民谣
写物
谐音戏作

译文

吃下一粒米,得到的是薏米,薏米的价值是一米加两钱。从郎君那里得到两粒米,我只得到一粒薏米。

赏析

这首《薏苡谣》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食米得薏,薏一米二。” 开篇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题,描述了食用大米时意外得到薏米的情景。薏米与大米的比例为一比二,这种偶然的收获,引发了后续情感的展开。“从郎二米,侬只一薏。” 这一句中,“郎”指的是男性伴侣,“侬”则是女性自指。这里通过对比,表达了女性在面对与伴侣共同生活的点滴中,对于细微差异的敏感与思考。女性只得到了一个薏米,而男性则得到了两倍的大米,这种不平等的分配,或许象征着生活中常有的不公平或误解。整首诗简洁而富有深意,通过日常生活的片段,反映了人际关系中的微妙情感和对平等的渴望。屈大均以朴素的语言,传达出对生活细节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社会现象的隐晦批判。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五言白话诗(其二十二)
唐·缺名一
身如内架堂,命似堂中烛。风急吹烛灭,即是空堂屋。家贫无好衣,造得一袄子。中心禳破毡,还将布作里。清贫常使乐,不用浊富贵。白日串项行,夜眠还作被。
过他里雾(其二)
清·孙元衡
旧有唐人三两家,家家竹径自回斜。小堂盖瓦窗明纸,门外槟榔新作花。
沧州道中
清·阎尔梅
潞河数百里,家家悬柳枝。言自春至夏,雨泽全未施。燥土既伤禾,短苗不掩陂。辘轳干以破,井涸园菜萎。旧米日增价,卖者尚犹夷。贫者止垄头,怅望安所之。还视釜无烟,束腰相对饥。欲.....
阅高堰坝示河臣
清·爱新觉罗·弘历
建堤以卫民,民安赖堤利。设仍民受灾,堤存亦何济。洪湖寔巨浸,高堰为障蔽。犹虞盛涨时,莫禦汪洋势。三坝建尾闾,节宣原有制。何人倡邪说,强与安名字。云开天然坝,每岁成故事。吸.....
闻童谣作
清·丘逢甲
柑花开,吴王来;柑结子,吴王死。吴王一死不复生,西风吹入童谣声。我有射虎之弓斩蛇剑,独立回顾贼星敛。柑花年年落复开,满林柑子金累累。尔身自文发自断,白马潮来吴命短。
和许宰寓武邑赓杨丞靖安八咏(其八)
宋·舒邦佐
里巷缲车日日忙,今年又喜熟蚕桑。公家无欠私家乐,细葛含风剪更长。
山溪谣
宋·释善珍
山溪流㶁㶁,山田半砂砾。羸牛领破耕不息,午饥眼花在牛脊。我饥田舍无糟糠,但愿天常雨粟盈官仓。官租吏征有故常,官籴吏横如虎狼。君不见先年春旱牛遇疫,妻儿挽犁代牛力。又不见前.....
望梅花·布袍
元·姬翼
粗布宽袍制就。开掩快、不须纲纽。虚豁襟怀,笼通腋下,舒缩恣容双肘。别无有。卧盖行披,更兼宜、众中袖手。似恁全身领受。又何妨、顾前盼后。雅称芒鞋,偏宜藜杖,出入送迎霞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