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水田园
民谣
怀古
记事
赞美
女性劳作
春景

译文

胥江的水很浅,取蚬(一种贝壳类动物)的人多,需要乘坐疍船(一种渔船)去捕捞。
男女都无剩余的粮食,他们的生活依靠的是扁螺(一种海洋生物)的采集。
他们安于这片土地和水土,虽然生活艰辛,但脚踩泥沙,仍能欣赏烟波浩渺的美景。
在春日苦竹丛外,时常能听到他们欢快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胥江两岸渔民的生活情景,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韵味。首句“胥江沙水浅”点明地点,胥江水流平缓,沙岸浅显,为后文描绘渔民生活提供了背景。接着“取蚬疍船多”一句,通过“疍船”这一特定的水上交通工具,形象地展现了渔民们在河湖中捕鱼捞蚬的忙碌景象。“男女无馀粟,生涯是扁螺”两句,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渔民们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他们没有多余的粮食,生活来源仅限于扁螺等水生生物,反映了渔民生计的单一和艰难。“吞腥安水土,足跣弄烟波”则进一步描绘了渔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他们虽食腥味,却能安心于这片土地;赤脚踏浪,自在地在烟波浩渺的江面间穿梭,体现了渔民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苦竹春丛外,时时闻斗歌”以苦竹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春日里,苦竹丛外,不时传来渔民们的欢歌笑语,这不仅是对生活的乐观态度的体现,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象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胥江渔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清初时期江南地区渔民独特的生活风貌和精神世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
袁守范君擢宪副九江赠以是诗
明·严嵩
歌襦棠郡留遗爱,建节霜台拜宠荣。此去威名庐岳重,向来风节秀江清。春城祖席维征骑,晓驿楼船动水程。别后相思何处所,烟消湓浦暮潮平。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其一)
宋·文天祥
麾节东南会一堂,兰亭昨日记流觞。六丝星度银潢影,五綵春浮玉翠香。院柳旧云怀燕语,野华新雨挹虹光。凤池对秉他年事,伫看天街接佩珰。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
出游
宋·陆游
举世谁能伴我闲,出游随处一开颜。系船扛鼎将军庙,秣蹇流觞内史山。小市况经摇落后,高城回望莽苍间。归来灯火湖塘晚,指点柴门未上关。
山谷流杯池
清·顾印愚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谁令突兀忽眼前,乐事今朝古无有。横江绝壁栖.....
游洞壑山庄
明·沈鍊
几处山川近世中,向来车马不曾通。今宵揽辔烟霞里,何异神仙驭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