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
雨
作
(
其
五
)
苦
是
三
冬
暖
,
留
寒
到
好
春
。
白
犹
梅
蕊
旧
,
青
未
柳
条
新
。
鱼
炙
伤
寒
食
,
鹃
啼
似
棘
人
。
旨
甘
慈
地
下
,
有
妇
定
酸
辛
。
写景
春景
怀古
情感
母爱
节日
寒食节
咏物
梅花
写雨
译文
苦寒虽在三冬却能感到温暖,留下寒意直到美好的春天。
白色中依旧有像梅花一样的花蕾存在,柳枝未发新叶依旧保持青翠。
鱼在寒食节中是冷食的,但是就像带刺的人(或许指的是多难的生活或情感的酸涩)一般,又有鹃鸟在悲啼。
在这个深厚的土地下有着对甜美的母爱或家庭的爱护的祈祷,在这其中必定会有辛酸作为家庭成员的母亲承受着的所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漫长的寒冬之后,诗人对温暖与生机的渴望。首联“苦是三冬暖,留寒到好春”以对比手法,强调了寒冷与温暖之间的强烈反差,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颔联“白犹梅蕊旧,青未柳条新”运用了视觉意象,通过“白”与“青”的色彩对比,以及“旧”与“新”的时间对比,生动展现了梅花的坚韧与柳芽的生机,暗示着自然界的循环更替。颈联“鱼炙伤寒食,鹃啼似棘人”则转而描写食物与声音,通过“鱼炙”这一冬季常见的食物,与“寒食”相呼应,表现了寒冷季节的饮食习惯。而“鹃啼”则借用了杜鹃鸟的啼叫,以其哀怨的声音象征着人生的艰辛与痛苦,形成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尾联“旨甘慈地下,有妇定酸辛”则从家庭生活角度出发,表达了对母亲慈爱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家庭中女性角色的同情和理解。这里的“旨甘慈地下”可能是指母亲的美食或慈爱,而“有妇定酸辛”则是对女性在家庭中承担辛劳的感慨,体现了对女性角色的尊重和同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以及对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六言
宋·陈起
破窗有子书鸦,杜门无客尝茶。春事应怜幽独,隔墙飞过杨花。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
浪淘沙·鸣鸾路访南唐御道
清·黄燮清
柳外旧鸣珂。艳迹消磨。家山游戏换笙歌。断送南朝烟月里,天子愁多。辇道更谁过。山影颦蛾。梦中亭子问红罗。落尽梅花人不管,无奈春何。
摸鱼子·春江送客,忆家园作
清·龚翔麟
怅西风、青帘白舫,横河催散瑶席。桐阴半阁飞觞罢,冷却玉玲珑石。芳岁隔。卧孙楚楼头、早又过寒食。家园春色。定砌绽丹芽,径抽碧笋,稚蝶采香湿。秦淮柳,惯折柔条千尺。露桥送尽行.....
秋日集汝申使君喜雨作时潘生对奕久之
明·胡应麟
淅沥寒声绕画墙,高梧飞叶半银床。珠帘乍卷三秋色,玉局徐生五夜凉。南国蕙兰应被野,西郊禾黍渐登场。酣歌不是耽行乐,二顷城头有汶阳。
夜雨遣兴
宋·汪藻
风雨鸣窗报客知,还孤月底探梅期。泉声犹自断还续,遥想栖禽无定枝。
正月三日饮玉成宅得冬字
明·左光斗
庭院深深乐事重,雨馀滑屐更相从。屯云古树依城湿,著席寒梅照眼浓。语燕流莺声渐遍,远山高阁望全封。醉来忘却经三日,谈笑依稀似去冬。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