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
黄
参
军
(
其
一
)
知
君
宦
游
倦
,
归
卧
忆
青
溪
。
他
日
陶
公
柳
,
参
差
烟
水
西
。
篱
边
有
黄
菊
,
门
外
即
丹
梯
。
未
老
能
高
逸
,
仙
源
定
不
迷
。
怀古
抒情
写景
赠别
咏物
黄菊
写花
黄菊
边塞
译文
知道你因为做官而游历各地,已经感到疲倦,回到家乡躺在床上回忆起青溪。
期待有一天你能像陶渊明一样种柳归隐,那参差不齐的柳树会生长在烟雾弥漫的溪边。
篱笆边有盛开的黄菊,门外就是通往高处的阶梯(暗喻通往隐居或超脱之路)。
即使没有老去,你也能拥有超然的高逸情致,源自仙境的地方定然不会迷失方向。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所作的《赠黄参军》其一,通过对友人黄参军的描绘,展现了其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首句“知君宦游倦”,直接点明了友人黄参军长期在外为官,身心俱疲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其处境的理解与同情。接着,“归卧忆青溪”一句,描绘了黄参军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心灵慰藉的情景,青溪象征着宁静与纯净,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他日陶公柳,参差烟水西”两句,借用了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典故,将黄参军比作陶公,暗示其有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如同陶渊明般远离尘嚣,隐居于山水之间,享受自然之乐。这里的“参差烟水西”则进一步渲染了一种远离尘世、超凡脱俗的意境。“篱边有黄菊,门外即丹梯”两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黄参军理想中的生活环境——篱笆旁盛开着黄色的菊花,门外则是通往仙境的红色阶梯,这不仅是一种美的描绘,更寓意着黄参军心中理想的栖息地,充满了诗意与浪漫。最后,“未老能高逸,仙源定不迷”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黄参军能够保持高洁、超然的生活态度的期许,同时也暗示了黄参军对于理想生活的坚定信念,即使年岁渐长,也不会迷失方向,最终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归宿。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黄参军的深切关怀与美好祝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己对于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思考和追求。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金陵览旧
明·蒋山卿
小饮东山忆谢公,傲然携妓醉春风。即今桃李花间月,照入游人尊酒中。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