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
菜
(
其
三
)
肉
食
吾
何
忍
,
家
人
菜
色
多
。
为
菹
盐
苦
贵
,
作
酱
蒟
难
和
。
丝
落
花
成
豆
,
萍
浮
叶
似
荷
。
羹
鱼
莼
更
美
,
茎
股
采
湖
波
。
田园
民生
写菜
生活赞美
译文
我实在不忍心吃肉,因为家人的菜色(指食物的色彩)大多是蔬菜。
因为菹(一种菜)和盐价格高昂,调制酱料时加入蒟(一种调料)也不容易调和。
丝丝线线飘落化作豆类作物,水面上漂浮的浮萍如同荷叶一般。
烹饪出来的鱼莼更显美味,因为它们的茎和叶都是从湖中采来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家庭生活的深切关怀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首句“肉食吾何忍”,表达了诗人不忍心食用肉类,可能是因为对生命的尊重或是出于某种宗教或道德的考虑。接着,“家人菜色多”则揭示了家庭成员因食物短缺而面黄肌瘦的困境,体现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生活艰辛的同情。“为菹盐苦贵,作酱蒟难和。”这两句通过描述腌菜和制作酱料的困难,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资匮乏、物价上涨的状况。腌菜和酱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但高昂的成本使得这些基本的食物变得难以获取,进一步凸显了社会经济的不平等。“丝落花成豆,萍浮叶似荷。”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豆子比作从花瓣中掉落的丝线,将浮萍的叶子比作荷花,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象,也暗含了对生活琐碎细节的关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羹鱼莼更美,茎股采湖波。”这两句赞美了鱼羹和莼菜的美味,以及从湖水中采摘茎和根的清新。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食的热爱,也暗示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家庭责任的承担、对社会现实的忧虑以及对自然与美食的热爱,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刻的佳作。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谕直?扈驾诸臣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三辅拱皇都,首善倡诸路。农桑业各勤,燕赵风犹素。回环十郡间,巡行亦已屡。城郭渐苟完,黔黎实既庶。教养诚本图,盖藏更急务。复恐夺其食,为之戒太遽。利弊率倚伏,所宜善施措。迩.....
劝农口号十首(其五)
宋·许及之
五劝农家劝善良,冒耕逃绝更思量。官司既许从今首,好与儿孙做久长。
再过淮南
清·玄烨
前来历兹境,斯民似未遂。今日再经过,风土觉有异。纨褐既充体,庐舍各完置。拥道欢趋迎,扶老与携稚。咸云获休息,近免徭役累。水患日就平,田畴可耕植。一饮与一食,莫不歌帝赐。素.....
自武陵至沅陵道中杂诗十首(其八)
明·何景明
山深多树木,百里人民稀。时有四五家,茅茨隔山陂。沙田不可耕,何以禦岁饥。门前数亩园,秪收蓬与藜。平明出汲涧,薄暮始得炊。童稚那敢出,但畏逢虎罴。草黄纳晚禾,桑绿催官丝。嗟.....
种蔬二首(其二)
宋·黎廷瑞
夫人肉食谋,所丧甚于饥。但能咬菜羹,何事不可为。采采首阳蕨,烨烨商山芝。此味千载长,隽永当自知。
弘治三年秋七月喜雨有作(其四)
明·庄昶
旱到双泉也半春,四方还有桔槔民。而今有饭家家饱,才满峰头活水人。
蝶恋花·魏里钱尔斐先生向有四月蝶恋花戏字韵词病中偶次其韵并索蘧庵珍百竹逸云臣和八首(其八)
清·陈维崧
四月荆南风景异。乍雨还晴,晴雨都无次。欲认前村浑不似,茫茫万顷黄云腻。一巷柴门谁夜闭。打麦声中,隐隐猧儿吠。酒辣饼香真足喜,灶前抟黍添丁戏。
甘肃总督吴达善奏报麦收诗以志慰
清·爱新觉罗·弘历
甘凉二麦熟,喜值王师班。去岁谷踊贵,今已减七钱。正供虽屡免,其如灾旱连。军需所会地,宁免物价艰。嗟哉淳朴民,安静无他言。是予所深嘉,不靳泽频颁。予泽惟补罅,天泽斯普全。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