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宿
峡
天
上
猿
千
树
,
声
含
秋
雨
哀
。
二
禺
峰
窈
窕
,
三
峡
水
潆
洄
。
帝
子
吹
箫
去
,
仙
人
采
竹
来
。
夕
阳
烟
翠
满
,
愁
见
望
夫
台
。
写景
山水
秋天
情感
思乡
怀古
地点
三峡
译文
天高云淡,猿猴在千树之间哀鸣,声音中充满了秋雨的凄凉。
窈窕的二禺峰(可能是指某座山峰)在远方若隐若现,三峡的水波回旋曲折。
帝子(可能是指神话传说中的仙女)吹着箫离去,而仙人则来到这里采竹。
夕阳西下,烟雾弥漫,翠色满目,但看到望夫台(可能是个地名或建筑)却让人感到忧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宿峡的壮丽景色与浓厚的神话色彩。诗人以“天上猿千树,声含秋雨哀”开篇,巧妙地将猿猴的哀鸣与秋雨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邃的氛围。接着,“二禺峰窈窕,三峡水潆洄”两句,通过描绘山峰的秀美与江水的回旋,展现了中宿峡自然景观的雄奇与柔美并存。“帝子吹箫去,仙人采竹来”则引入了神话传说,借由古代帝王与仙人的故事,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和浪漫气息。最后,“夕阳烟翠满,愁见望夫台”以夕阳西下、烟雾缭绕的景象收尾,不仅渲染了时间的流逝感,也寄托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人事沧桑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忧愁之情。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神话传说的巧妙融合,展现了中宿峡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寄元遗山
元·曹之谦
诗到夔州老更工,只今人仰少陵翁。自怜奕世通家旧,不得论文一笑同。草绿平原愁落日,雁飞寒水怨秋风。黄金鑛里相思泪,几堕凭高北望中。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