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
州
女
儿
行
(
其
二
)
贫
家
有
女
即
银
树
,
一
朵
琼
花
人
竞
娶
。
女
儿
嫌
老
不
登
车
,
泣
向
双
亲
泪
如
雨
。
阿
娘
好
语
慰
妖
娆
,
秘
戏
欢
娱
得
几
朝
。
此
翁
早
遣
黄
泉
去
,
更
向
豪
家
渡
鹊
桥
。
青
春
不
误
都
繇
汝
,
即
使
生
儿
何
用
举
。
桃
花
不
惜
傍
枯
杨
,
为
展
春
图
师
素
女
。
繇
来
鬼
伯
在
扬
州
,
催
命
家
家
红
粉
楼
。
少
年
尚
可
迎
桃
叶
,
老
大
休
教
买
莫
愁
。
爱情
闺怨
写人
民俗
译文
穷苦人家有个女儿就像银树一样宝贵,这朵琼花般的女儿引得众人争相娶亲。
女儿却嫌弃父母年老不愿嫁人,哭泣着向双亲倾诉,泪如雨下。
母亲用温柔的话语安慰她,她们享受着短暂的欢愉时光。
可惜这位老人早已去世,女儿只能在富贵人家之间漂泊,寻找自己的出路。
青春年华不会辜负你,即使生下儿子又有什么用呢?
桃花并不在乎旁边的枯杨树,而是向素女学习如何展示春天的美景。
原来扬州有鬼神的存在,催促着每家每户都要有美丽的女子供奉。
年轻时还可以娶妻嫁女,到了老年就不要再为了寻找忧愁而四处奔波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扬州地区女儿的命运与社会现象。通过对比贫家女儿与富贵人家女儿的不同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女性地位的低下。首句“贫家有女即银树”,形象地比喻贫家的女儿如同财富的象征,暗示了她们在家庭中的价值被高估,但实际命运却因家庭贫困而受限。接着,“一朵琼花人竞娶”描绘了女儿出嫁时的热闹场景,但背后隐藏的是她们被迫嫁人的无奈与痛苦。“女儿嫌老不登车”、“阿娘好语慰妖娆”两句,展现了女儿对婚姻的不满以及母亲试图安抚女儿情绪的努力,反映了家庭内部的情感纠葛。然而,“此翁早遣黄泉去,更向豪家渡鹊桥”则揭示了父亲过世后,女儿只能被迫嫁给富贵人家,这种命运的转折充满了悲剧色彩。“青春不误都繇汝,即使生儿何用举”表达了女儿对于自己青春年华被剥夺的愤怒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在婚姻中可能无法生育或子女无法得到应有的照顾。最后,“桃花不惜傍枯杨,为展春图师素女”以自然界的桃花与枯杨作比,象征着女儿虽身处困境,仍能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美丽,同时表达了对女性独立与自我实现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在传统礼教与现实压力下的挣扎与抗争。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后宫词
明·姚光虞
珠箔罗帏梦不成,起来花底听残更。多情祇有长门月,夜夜瑶阶伴影行。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
咏怀(其十四)
明末清初·屈大均
萋萋女贞木,变化何葳蕤。含此少阴精,隆冬叶不萎。夫何一佳人,怀忠适见疑。神灵附太山,攀条吟以悲。天边有匏瓜,流光照我姿。笃志慕陶婴,苟合非所期。百川自东逝,北辰无转移。
百字令·海棠
清·杨继端
彩丝谁绾,似红儿待聘,锦帏春锁。粉本燕支争画到,无比轻盈婀娜。弱不经风,娇还带雨,春有痕难裹。玉纤摘去,绛雪飞上钗朵。早又时节中和,清明渐近,香减熏奁火。欲系好春无气力,.....
征部乐
宋·柳永
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每追念、狂踪旧迹。长只恁、愁闷朝夕。凭谁去、花衢觅。细说此中端的。道向我、转觉厌厌,役梦劳魂苦相忆。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但愿我、虫.....
凤凰台上忆吹箫·闺情,代作
清·吴森札
风淡烟浓,困人天气,被池香暖贪眠。恼晓莺啼破,春梦阑珊。强起悄登妆阁,无限恨、都上眉尖。漫赢得,镜中人,对着意相怜。恹恹。愁成病也,任云鬓蓬松,懒整花钿。把凤钗轻掷,日日.....
荅谢家最小偏怜女
唐·白居易
嫁得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雨荒春圃唯生草,雪压朝厨未有烟。身病忧来缘女少,家贫忘却为夫贤。谁知厚俸今无分,枉向秋风吹纸钱。
减字木兰花
宋·李清照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