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物
咏物
写香
赞美
情感
写花农

译文

翻译:种花的人与制作香料的人相比,后者若能将香料种植成林,就如同有了稳定的财富。
翻译:儿女子女私自收藏的东西常常带着深深的情感,有时将这种情感煎熬(可能是指一种煎煮的烹饪过程)时,其气息甚至能盖过水中的芙蓉(即荷花)。

赏析

这首诗《煎香(其三)》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制作香料的过程与情感寄托。首句“花农何似作香农”,以“花农”与“香农”相对比,暗示了制作香料与培育花卉的不同之处,同时也表达了对香料制作者的敬意和赞美。接着,“香种成林即素封”一句,将香料种植比喻为建立了一片香林,象征着香农的辛勤劳动和成就,如同获得了一片封地一般,充满了自豪感和满足感。“儿女私藏多血结”这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香料与儿女的情感联系起来,暗示香料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如同儿女之间的情感纽带,紧密而深刻。最后,“煎来气夺水芙蓉”则描述了制作香料的过程,通过煎制使得香料中的香气超越了水芙蓉,展现出香料的独特魅力和高雅气质。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香料制作过程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香料的珍贵与美好,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劳动创造价值的赞美,以及对情感真挚表达的向往。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韵姚比玉雪中之作
明·董纪
风雪虽严莫掩关,天开图画一时间。闾阎均作白银阙,培塿尽为群玉山。上将功成淮蔡下,故人兴尽剡溪还。屯边百万皆骁勇,伫听王师奏捷班。
游卧龙庵
明·胡居仁
庐山奇秀甲天下,我今来作庐山游。卧龙庵里驻孤迹,前贤遗教空追求。峰头瀑布泻飞练,涧里寒潭六月秋。释子不识吾儒趣,且言二教元无异。道一缘何教有三,何独儒家能治世。长吟抱膝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