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地点
怀古
抒情
赞美
写山
写水
节日
其三
夏至

译文

昔日南巡时对韶石心生怜爱,六六峰上遍奏鸣琴之声。
天宫之门自然敞开,锦绣双阙映入眼帘,翠华之旗常驻如一芙蓉盛开。
月光下双女弹奏瑶瑟,风起时珠尘环绕六龙飞舞。
帝城似那云中蒲阪,葱葱郁郁的御气中绛绡重重。

赏析

此诗描绘了南巡情景与韶石之景的融合,充满了对古代帝王的敬仰与赞美。首句“南巡往日怜韶石”,以“怜”字表达了对韶石的深情厚意,仿佛昔日帝王对韶石的眷恋之情历历在目。接着,“遍奏鸣琴六六峰”,描绘了帝王巡游时,音乐在群山之间回荡的壮观景象,六六峰的排列似乎与音乐的节奏相呼应,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天阙自开双锦绣,翠华长驻一芙蓉”两句,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天空比作锦绣,帝王的仪仗(翠华)则如同盛开的芙蓉,既展现了帝王的尊贵与华丽,也暗示了韶石的美丽与不凡。接下来,“月明瑶瑟来双女,风起珠尘绕六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神秘与浪漫,瑶瑟之声仿佛来自仙女,而六龙在风中舞动,珠尘环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最后,“云里帝城蒲阪似,葱葱御气绛绡重”两句,将现实中的帝城与想象中的仙境相联系,蒲阪(即韶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是通往仙境的门户,而“葱葱御气绛绡重”则形容帝王的威严与神圣,绛绡重(厚重的红色丝绢)象征着权力与尊贵,整个画面充满了神秘与庄严的气息。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韶石的自然之美,更寄托了对古代帝王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屈大均

6717首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您喜欢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唐·权德舆
隐几日无事,风交松桂枝。园庐含晓霁,草木发华姿。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万殊同野马,方寸即灵龟。弱质常多病,流年近始衰。图书传授处,家有一男儿。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念奴娇·题梦西词即效其体
清·周星誉
垂虹背上,把君词一唱,万枫都笑。七十二峰眉底绿,掷得全湖杯小。天上瑶声,人间牙板,听此都暗了。老龙水底,捉来为谱长调。何事脱却缁袍,菰芦醉卧,人共江山老。闲煞斫鲸屠鳄手,.....
双头莲·岭南元夜
明末清初·梁清标
海外繁华,看绛烛围红,星毬初放。蛮靴锦障。月影里忘却,乡愁孤况。暗想京国灯宵,阻云山千障。春一样。紫陌香尘,有无钿车来往。凭仗午夜笙箫,把军烽静偃,消除兵象。江湖晚涨。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