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初
夜
书
水
国
淹
留
岁
月
空
,
云
山
东
去
阻
千
重
。
欲
令
遥
夜
春
愁
薄
,
须
赖
黄
醅
腊
酒
浓
。
南
浦
有
潮
舂
栅
锁
,
西
窗
无
睡
怯
岩
钟
。
谁
家
几
点
畬
田
火
,
疑
是
残
星
挂
远
峰
。
写景
抒情
春天
田园
情感
怀乡
思乡
夜景
地点
译文
身处水国长久滞留虚度岁月,白云下的山峦在远方不断延伸。
想要让这遥远的夜晚春愁不那么浓重,就需要依赖黄醅腊酒的浓郁香气来舒缓。
南浦的潮水被栅栏所阻挡,西窗外的钟声让我无法入睡。
谁家的田地里点燃了畬田火,仿佛是远处的残星挂在山峰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水乡,时间流逝而内心充满春愁的场景。首句"水国淹留岁月空"表达了诗人对滞留此地的无奈与感慨,暗示时光悄然消逝。"云山东去阻千重"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辽阔与阻隔,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深沉。"欲令遥夜春愁薄",诗人试图借酒浇愁,希望腊酒的醇厚能暂时缓解春夜的孤寂和愁绪。"南浦有潮舂栅锁"写出了夜晚的寂静,只有江边的潮水声和可能的农事活动打破宁静,"西窗无睡怯岩钟"则表达了诗人因山中岩钟的敲击而难以入眠的焦虑。最后两句"谁家几点畬田火,疑是残星挂远峰"以景结情,远处的农耕篝火在黑夜中闪烁,诗人误以为是天上的残星,增添了画面的朦胧美,也寓含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春夜的孤独愁绪以及对远方的遐想,体现了宋词中常见的思乡之情和生活哲理。
寇准
299首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1023年),病逝于雷州。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汉族。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1023)九月,又贬衡州司马,是时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