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
阳
后
五
日
同
黄
筠
溪
明
府
登
山
作
皂
帽
青
鞋
不
惮
劳
,
玄
蝉
哕
哕
遍
亭
皋
。
秋
光
莫
讶
黄
花
晚
,
岚
气
初
浮
白
雁
高
。
日
落
长
林
皆
竹
色
,
风
回
寒
涧
起
松
涛
。
多
君
雅
有
龙
山
兴
,
潦
倒
宁
辞
醉
浊
醪
。
秋节写景
写山
写风
友情
赞美
秋光
抒情
写林色
译文
穿着皂帽青鞋的人不畏劳苦,远方的玄蝉哕哕叫个不停,响彻了整个亭台和原野。
秋天来了,不必惊讶黄花晚开,山中雾气初起,白雁在高空翱翔。
日落时分的长林中满眼都是竹色,微风吹回寒冷的山涧中松涛声起。
朋友,您一直有着到龙山游览的雅兴,即便遇到酒醉难挡、饮浊酒也决不推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黄筠溪明府在重阳节后五日一同登山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季山林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情感世界。首联“皂帽青鞋不惮劳,玄蝉哕哕遍亭皋”,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登山者的形象,他们头戴皂帽,脚踏青鞋,不畏劳苦,穿越于山间。玄蝉的鸣叫声在广阔的田野上回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颔联“秋光莫讶黄花晚,岚气初浮白雁高”,进一步描绘了秋季的景色。虽然黄花已晚,但秋光依旧迷人;轻雾缭绕中,白雁高飞,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颈联“日落长林皆竹色,风回寒涧起松涛”,将视角转向傍晚时分的山林。夕阳西下,长林之上满是竹影婆娑;微风吹过寒冷的山涧,松涛阵阵,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尾联“多君雅有龙山兴,潦倒宁辞醉浊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之情。他不仅欣赏自然美景,更看重与友人共享的快乐时光。即使生活困顿,也不愿放弃这份难得的欢聚,愿意举杯共饮,享受生活的乐趣。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友情的深情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
猜您喜欢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次李竹所先辈韵
元·朱晞颜
忆昔南宫角俊游,高名何事间陈楼。汉廷素擅无双誉,兰省今推第一流。吟策追随梅涧晓,书灯深窈竹房秋。遥知近注潜夫论,应是斯人可得俦。
饯中书侍郎来济
隋末唐初·李世民
暧暧去尘昏灞岸,飞飞轻盖指河梁。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深悲黄鹤孤舟远,独叹青山别路长。聊将分袂沾巾泪,还用持添离席觞。
答赵壶石象山松下见怀原韵
清·李澄中
别后桃花几遍开,旧题石壁长莓苔。屋梁月落天南北,山路云深梦往来。幽洞尚留寻胜屐,故人多负出群材。须眉空向他乡老,好护新松待我回。
乳源出水岩采雪花赠高士周孝廉诩
明末清初·屈大均
乳山多异卉,岁晏发寒林。不作冰霜色,谁知草木心。幽香盈石室,素影傍瑶琴。迟暮吾何惜,凭将答所钦。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其五)
宋·朱熹
茅屋无烟火,溪桥绝往还。山翁独乘兴,飘洒一襟寒。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