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夕
雨
不
耐
为
文
媚
女
牛
,
自
甘
才
分
拙
如
鸠
。
频
年
赖
有
书
堪
曝
,
此
夜
惟
应
酒
可
酬
。
蜥
蜴
咒
来
三
尺
雨
,
蟪
蛄
吟
破
一
分
秋
。
问
谁
曾
见
天
孙
驾
,
辜
负
人
间
乞
巧
楼
。
写景
节日
七夕节
抒情
七夕情感
秋节
写雨
七夕景物
赞颂
夏末秋初
怀古
译文
不愿用华美的文辞去奉承权贵,我自认为自己的才智如同拙笨的鸽子。
连年都有书籍可以晒晒晾晾,这样的夜晚唯有依靠酒来抚慰自己的愁苦。
蜥蜴似乎在咒骂,随之而来的是三尺高的雨;蟪蛄在鸣叫,似乎打破了秋天的宁静。
谁曾见过织女星驾着车?她辜负了人间那些等待她到来的乞巧楼。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许钺的《七夕雨》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描绘了七夕之夜的景象,展现了诗人的个性与情感。首句“不耐为文媚女牛”,诗人表达了对迎合他人(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女性角色)写作风格的厌倦,更倾向于展现自己真实的才情,哪怕显得笨拙。次句“自甘才分拙如鸠”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自我认同。接下来,“频年赖有书堪曝”,诗人庆幸在困苦的年月里还有书籍可以消磨时光,读书成为他的慰藉。然而,“此夜惟应酒可酬”则透露出在这样的雨夜,唯有借酒浇愁,才能暂时忘却现实的不如意。“蜥蜴咒来三尺雨”运用了奇特的想象,将降雨比喻为蜥蜴的诅咒,增添了神秘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天气变化的无奈。而“蟪蛄吟破一分秋”则通过蝉鸣声点出秋天的到来,暗示时光流逝。最后两句“问谁曾见天孙驾,辜负人间乞巧楼”,诗人以疑问的方式收尾,表达了对天上牛郎织女相会的遥想,以及人间乞巧节的寂寥,流露出一种对美好愿望无法实现的淡淡哀愁。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富有哲理,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七夕节感慨。
猜您喜欢
小雨初霁
宋·陆游
归来偶似老渊明,消渴谁怜病长卿。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风吹断画檐声。剪灯院落晨犹冷,卖酒楼台晚旋晴。莫道此翁游兴懒,兰亭禹寺已关情。
清江图
元·贡性之
江驿背孤城,江流绕舍清。露枰松下弈,驿骑柳边行。帆落晴窗影,钟传雨寺声。堆床馀简帙,列座总耆英。燕语能留客,鸥驯解结盟。诗邮趋堠吏,衙鼓集关兵。薄俸尊仍满,新知盖屡倾。不.....
题金陵天庆观钟阜轩
宋·贺铸
霞构云扉不著关,甍檐开处见人间。断墙废井连东第,白塔青松对北山。昨夜桂娥奔月去,经秋芝盖御风还。玉虚真籍家声在,再熟金桃愿一攀。
和陈监四郎秋雨中思从弟据
唐·王维
袅袅秋风动,凄凄烟雨繁。声连鳷鹊观,色暗凤凰原。细柳疏高阁,轻槐落洞门。九衢行欲断,万井寂无喧。忽有愁霖唱,更陈多露言。平原思令弟,康乐谢贤昆。逸兴方三接,衰颜强七奔。相.....
九日同诸公殊俗之作
唐·马云奇
一人歌唱数人啼,拭泪相看意转迷。不见书传青海北,只知魂断陇山西。登高乍似云霄近,寓目仍惊草树低。菊酒何须频劝酌,自然心醉已如泥。
卧病有以七夕诗见示因次其韵(其一)
明末清初·彭孙贻
空山何地隐巢由,矫首星河独送眸。络纬不催今夜织,井梧还动故宫愁。千家戍柝惊残杵,一卧烟波狎众鸥。莫笑病夫徒伏枕,澄怀自共少文游。
闻吕敬夫移居五首(其五)
元末明初·郭翼
雨映清秋解郁陶,无端舒啸倚东皋。终怀楚国屠羊肆,已愧江州食犬牢。五夜新凉吹枕几,十年旧梦落波涛。老来亦慕归耕好,田屋芃芃黍豆高。
登北高峰一首
宋·周紫芝
鼓楫去故里,携孥客东吴。湖山森照耀,鱼鸟相嬉娱。举目见两高,欲上徒嗟吁。人言不可往,无路登云衢。尽力贾馀勇,遂复酬宿逋。白鸟入苍烟,灭没在太虚。晓日沸晹谷,万川纳归墟。海.....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