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写景
赞美
抒情
怀古
哲理
赞美天地
山水田园
情感

译文

译文:古时候的人讨厌世俗的心,宁愿选择清心寡欲,不追求物质的丰盛。
译文:平时他们的眼神清澈,对待绿色的植物或客人时总是以礼相待。
译文:他们立下节操,自我修养庄重,不仅适用于自己,还能庇护他人。
译文:您家所居住的厅堂,音响之美不需要敲击就能感受到。
译文:千沟万壑遮荫着百余根椽子,每一个都展现出渭河的秀美景色。
译文:你现在像王元一样优秀,喜好和追求都是如实地传递和接受。
译文:在楼阁中写下这篇赋文描述这个厅堂,不同的声音从同一个地方发出。
译文:内心的谋划与眼耳鼻舌的享受相协调,所得到的快乐与所期望的相符合。
译文:古人的言外之意是,执着于一点就会百漏百出。
译文:在拘束的六种关系中(可能是指家庭、社会等),所见所闻仍未脱离陈旧的框架和模式。
译文:我在这里小小的思考着,万千景象一下子变得清晰透彻。
译文:我缓缓地走着,听到寒玉般清脆的声音,长歌响起如同灵动的音乐演奏。
译文:主人品行清高绝俗,这位君子过去就有着深幽而茂盛的美德。
译文:共同谋划超越世俗的功勋,醉后的墨水溅在衣袖上。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的《题六宜堂》,通过对六宜堂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诗人对高雅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对主人高尚品格的认同。首句“昔人厌俗心,宁取无肉瘦”表达了古人对于世俗的厌倦,宁愿选择简朴的生活方式。接下来的诗句通过“平时眼为青,绿士须客右”等比喻,赞美了主人的清高和待客之道。“立节自修竦,适用兼庇覆”进一步赞扬主人的品行端正,既注重自我修养,又能庇护他人。诗人接着描述堂屋的音响效果,“音响不待叩”,暗示其建筑的精良。对堂屋的细致描绘,如“千沟荫百椽,一一渭川秀”,展现了堂屋的宏伟与秀美。“公今王元之,好尚如授受”将主人比作古代贤者王元之,赞美其喜好风尚的传承。诗人回忆自己在堂上赋诗的情景,“记楼赋此堂,异声同一咮”,表示对这里的美好记忆。他认为,心灵与耳目的享受应相互一致,不应局限于表面的规矩。最后,诗人以“昔人言外意,泥一乃百漏”批评那些拘泥于形式的人,而自己则在“我此小盘礴,万境欻通透”的境界中得到了解脱。他漫步堂上,感受着“徐步寒玉琤,长谣灵籁奏”的宁静与和谐,认为主人的清雅与环境的幽静都值得赞赏。整首诗以“主人信清绝,此君旧幽茂”总结,表达对主人的敬仰,并期待一同超越世俗,留下醉墨佳话。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