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
阳
歌
五
绝
(
其
一
)
两
两
筠
篮
湿
暖
烟
,
窄
衫
短
鬓
袅
行
肩
。
到
门
迎
著
郎
来
早
,
待
向
街
头
卖
海
鲜
。
民谣
田园
咏物
海鲜
情感
爱情
地点
街头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何中的《莆阳歌五绝(其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生活画卷。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性在清晨忙碌于市场的情景。“两两筠篮湿暖烟”,开篇即以“筠篮”点明了人物身份,即为贩卖货物的小贩。清晨的露水使得竹篮表面略显湿润,而“湿暖烟”三字,不仅描绘了清晨薄雾笼罩的景象,也暗示了小贩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劳作的艰辛与生活的温热。“窄衫短鬓袅行肩”,进一步刻画了人物形象。窄衫和短鬓是当时普通劳动妇女的典型装扮,而“袅行肩”则生动地表现了她们轻盈的步伐,以及在劳作中的姿态美。这一句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女性的勤劳与柔美并存的形象。“到门迎著郎来早,待向街头卖海鲜。”最后两句,将故事推向高潮。当郎君(可能是指她的丈夫或情人)还未起床时,她已经早早出门,准备在街头售卖海鲜。这既体现了女性对家庭的责任感,也展现了她们独立自主的生活态度。同时,“迎著郎来早”一句,也透露出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让人感受到即使在繁忙的生活中,也有着情感的温暖与支持。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女性小贩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元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既有生活的艰辛,也不乏温情与希望。
猜您喜欢
嘉禾百咏(其十八)马塘泾
宋·张尧同
疑著风波恶,民谣亦畏人。筑塘成堰后,斩马祭河神。
扫花游·元夕同秋岳作于无外邸中用周美成韵
明末清初·龚鼎孳
绛霞万叠,照曲巷斜栏,黛峰横楚。远香几缕。衬金虫紫凤,雅歌妙舞。一带银纱,若雾琼梅散雨。踏花去。问取玉人,春色来处。人醉花不许。又走马星桥,翠钿争路。画堂列俎。趁芳宵好客.....
次韵毛君山房遣兴
宋·苏辙
欲就阳崖暖,新开石磴斜。谁言太守宅,自是野人家。燕坐收心鉴,冥观阅界沙。退公长寂寞,外物自喧哗。缺径移松补,斜阳种竹遮。白云生后础,孤鹜伴残霞。破闷时寻鹤,呼眠亦任鸦。喜.....
霜天晓角
金·韩玉
竹篱茅屋。一树扶疏玉。客里十分清绝,有人在、江南北。伫目。诗思促。翠袖倚脩竹。不是月媒风聘,谁人与、伴幽独。
独坐
明·张元凯
孤亭散玄草,独坐对青樽。啼鸟留在径,落花飞出门。
自武陵至沅陵道中杂诗十首(其八)
明·何景明
山深多树木,百里人民稀。时有四五家,茅茨隔山陂。沙田不可耕,何以禦岁饥。门前数亩园,秪收蓬与藜。平明出汲涧,薄暮始得炊。童稚那敢出,但畏逢虎罴。草黄纳晚禾,桑绿催官丝。嗟.....
喜雨歌赠姚炼师
元末明初·王冕
今年大旱值丙子,赤土不止一万里。米珠薪桂水如汞,天下苍生半游鬼。南山北山云不生,白田如纸无人耕。吾生政坐沟壑叹,况有狼虎白日行。大官小官人父母,杀犬屠牛事何苟?南风日日吹.....
蔡岙食藕
宋末元初·戴表元
地逢平处亦萦回,不是逃兵底肯来。坡上一祠犹姓蔡,山前当路尽通台。高岩童去收桐子,邻县人过问藕栽。忽见深衣老儒者,清时不信少遗材。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