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
居
(
其
三
)
古
木
阴
如
幄
,
新
茶
叶
坼
旗
。
燕
忙
穿
树
急
,
蜂
醉
出
花
迟
。
村
景
皆
成
画
,
农
歌
半
类
诗
。
不
知
三
两
叟
,
携
杖
欲
何
之
。
写景
田园
咏物
抒情
村景
农事
季节
夏
村叟
译文
古木树荫宛如遮阳的幄帐,新茶叶绽开仿佛在舞动的旗帜。
燕子忙碌地穿梭于树林间,蜜蜂醉心于花中采蜜行动迟缓。
乡村的景色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作,农民的歌唱里透露出诗意。
不知道那两三个老人,搀扶着拐杖想要去哪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首句“古木阴如幄”以“幄”比喻树荫的浓密,形象地展现了古老树木下浓荫蔽日的景象。接着,“新茶叶坼旗”一句,巧妙地将新茶的嫩叶比作旗帜,既表现了茶叶的鲜嫩,也暗示了收获的喜悦。“燕忙穿树急,蜂醉出花迟”两句,通过燕子忙碌穿梭于树间和蜜蜂在花间沉醉不愿离去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燕子的忙碌象征着春日的繁忙与活力,而蜜蜂的沉醉则体现了大自然的甜美与和谐。“村景皆成画,农歌半类诗”则是对整个乡村景色的高度概括,将村庄的美景比作画,农人的歌声比作诗,突出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不知三两叟,携杖欲何之”,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几位老人行踪的好奇,增添了几分乡村生活的神秘感和人情味。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末乡村生活的恬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欣赏与向往。
多隆阿
174首
呼尔拉特氏,达斡尔族,清代隶属满洲正白旗,著名军事将领,擅长指挥马队,在同治中兴时期和湘军第一名将鲍超齐名而过之,有多龙鲍虎之誉。1862年(同治元年),陕西回民起事,于十一月抵达潼关,次年二月攻占回军在同州的两个重要据点羌白镇和王阁村,九月攻占苏家沟和渭城湾,杀死叛军一万七、。至此陕西回军被迫向甘肃撤退。1864年(同治三年)4月1日,攻占盩厔,进城时遭流弹击中,延至5月18日伤重不治。赠太子太保,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入祀京师昭忠祠,谥忠勇
猜您喜欢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唐·孟浩然
带雪梅初煖,含烟柳尚青。来窥童子偈,得听法王经。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迷心应觉悟,客思未遑宁。
草色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一带裙腰幕地青,扶舆春色已形形。向阳远入烟光薄,傍渚平分水黛泠。谁道文章属桃李,几多生意罨轩軨。所欣在彼不在此,早见来牟绿满町。
公事后禁门三首(其一)
明·蔡羽
龙輴金铺丽,蜚廉贝阙县。燕藏朱户网,花隔绮疏烟。刻漏虚银箭,宫槐积翠钱。瑶台夜夜月,不复妒婵娟。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西畴诗老贻白鱼一双七叠手字韵谢之
清·吴之振
黄犊长子孙,放浪溪山久。江南千石鱼,利较力田厚。蓑笠乞网师,笭箵结溪友。相逢菰芦间,不复问谁某。女阳西郭西,古城上培塿。一卷冰雪诗,得自钱手。未许掩瑕瑜,底用饰疵垢。贻.....
力穑吟
宋·邵雍
春时耕种,夏时耘耨。秋时收治,冬时用受。雨露不愆,既苗既秀。水旱为灾,尚罹其咎。
满江红·江村夏咏十首(其四)
清·陈维崧
碧浪初圆,凭水阁、脱巾独立。谁作伴、数竿篱竹,一瓯茗汁。似有声来茶硙转,断无人处村舂急。正日长、拨闷枕书眠,斜川集。槿花上,珠堪吸。豆花底,凉堪裛。看瀰茫一派,雨蓑烟笠。.....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