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
赞美
怀古
哲理
咏物
道德教化

译文

显赫的光辉,明亮的两位圣人。帝王建立并教导了太子,以礼和乐维系国家的安定。
宫殿中陈设着酒樽,高堂上悬挂着明镜。斟酒不尽其乐,光明照耀更加盛大。
德行与音讯昭彰,百姓都赞美。明亮的两位圣人,显赫的光辉依旧。
风度神韵洒脱自然,举止气度宽广无边。看那谈笑风生的扇子,时而收起时而展开。
他们的言辞如此辩才横溢,如同圭璋般锋芒毕露。颜回、闵损等人在席间学习,游夏等人则已登堂入室。
他们是卿士也是公卿,既是公仆也是君王。他们思考着如何使太子更加光彩,也顾及着民众的欢乐安康。
茂盛的黍苗在阴雨中生长得更加茂密,众多官员的冠缨连绵不断,储君的王道也将因此得以施行。
用礼来引导他们,用仁来齐一他们。礼可以穷尽神明之理,言也可以穷尽神明之理。
他们教化四国,恩泽遍布万民。

赏析

这首诗《重光诗》由南北朝时期的刘孝威所作,展现了对古代帝王的赞美与颂扬。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描绘了帝王的光辉形象及其对国家的深远影响。首先,“赫赫重光,明明二圣”开篇即以“重光”、“二圣”来赞颂帝王的光辉与圣明,暗示帝王如同日月一般照耀着天下,为人民带来光明与希望。接着,“帝作储述,礼和乐正”表明帝王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在礼仪音乐方面也极为重视,体现了其全面的治理能力。“中衢置樽,高堂悬镜”描绘了帝王宴请群臣的场景,通过摆放酒樽与悬挂镜子,既展示了帝王的慷慨与公正,也寓意着帝王对自身行为的严格要求。接下来的“其酌不穷,其明逾盛”,进一步强调了帝王的智慧与决策能力,其光芒愈发璀璨。“德音孔昭,民胥攸咏”则表达了百姓对帝王美德的颂扬,认为帝王的言行举止都值得人们传唱与学习。紧接着的“明明二圣,赫赫重光”再次强调了帝王的圣明与光辉,与开篇相呼应。“风神洒落,容止汪洋”描绘了帝王的风度与气魄,其言行举止如同清风般洒脱,又如大海般宽广深邃。接下来的“瞻彼谈扇,载抑载扬”则通过描述帝王的谈话风格,既庄重又不失幽默,展现了其智慧与亲和力。“何斯天辩,如圭如璋”将帝王的辩才比作圭玉,象征其言辞的高尚与纯洁。随后的“颜闵函席,游夏升堂”引用孔子门徒颜回与闵损、子游与子夏的例子,赞扬帝王能吸引众多贤才,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以卿以士,惟公惟王”表达了对帝王公正无私的赞美,认为帝王既是国家的领袖,也是道德的典范。“思媚储后,顾哉乐康”则提到帝王对后宫的爱护与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希望国家繁荣昌盛。最后,“芃芃黍苗,阴雨膏之”以自然景象比喻国家的繁荣,暗示帝王的英明领导如同雨水滋润土地,使国家生机勃勃。“诜诜缨冕,储王道之”则强调了帝王在道德与治理上的引领作用,如同众多官员佩戴的冠冕,共同维护国家的正道。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比喻,生动地描绘了帝王的光辉形象及其对国家的深远影响,展现了对帝王的崇高敬仰与赞美之情。

刘孝威

60首
骈文家。名。出生官宦之家,齐大司马从事中郎刘绘之子、刘孝绰第六弟。生年,卒于梁武帝太清二年。孝威以诗胜,三兄孝仪以文胜,故孝绰有“三笔六诗”之誉,气调爽逸,风仪俊举。初为安北晋安王法曹,转主簿。隋书·经籍志》著录《集》十卷,今佚。明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辑有《刘孝仪孝威集》。今存诗约六十首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