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
抒情
哲理
写人
写士人
记梦
城市
思乡
赞美

译文

猗猗椅桐树,砍伐声声响起。人品贵在良好,为何却被遗忘。
温和善良的君子,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追慕。君子若不慷慨大方,那么就没有福禄降临到他身上。
冬日里穿著细薄的丝织品,即使整日不进食也不会感到饥饿。这是因为有人送给他衣物。
这个人的行为好像高傲不羁,但是有人却认为他并不努力。另一个人的举止看起来非常矫健,但是有人却说他行为不正直。
有的人割草如割菅草和蒯草一样,是女子在采割。她们用九九之术来计算劳作,这符合齐君的礼仪制度。
室中的人周到地招待客人并让出自己的座位,这是简子所取的行为。臧文仲被人们称赞为贤人,但是孔父却对此表示讥讽。
哎,可叹那些读书人生活艰难。我想念古人,只思念周公这样的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中不同人物的生活状态和道德品质,通过对比和讽刺手法,展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猗猗椅桐,斤斯斧斯。” 开篇以椅桐(即梧桐)为喻,象征着君子的美德与才华,然而却被世人忽视或遗弃。“人之维良,胡俾遗之。” 诗人感叹,为何如此优秀的君子会被世人遗忘或忽视。“岂弟君子,人之是谷。” “岂弟”意为和乐、愉快,这里指品德高尚的君子,却被人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君子不弘,人之无禄。” 君子若不施展其才华,世人便认为他没有福分或能力。“絺绤在冬,子曰有衣。” 绺绤指的是夏季的轻薄衣物,这里比喻在寒冷的冬天,君子却能保持温暖,暗示君子即使在逆境中也能自给自足。“终朝不馈,子曰罔饥。” 即使整天不吃不喝,君子也不会感到饥饿,象征着君子内心的坚韧与满足。“此之仡仡,子曰不力。” “仡仡”形容力量强大,这里指君子虽强大却不显山露水,不炫耀自己的力量。“彼之揭揭,子曰不直。” 揭揭形容高傲自大,这里讽刺那些自以为是、不正直的人。“有菅有蒯,女子采之。” 菅和蒯都是草本植物,这里比喻平凡的事物,女子采集它们,象征着普通人生活的朴实与平凡。“九九之术,齐君礼之。” 九九之术可能是指某种计数或计算方法,齐君礼之则表示君主对此给予尊重,暗示知识与智慧的价值。“室周让御,简子是取。” 室周让御可能是指室内礼仪,简子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这里可能是在说简子重视并采纳了室周的建议或礼仪。“臧文之贤,讥于孔父。” 臧文是春秋时期的贤臣,孔父则是孔子的父亲,这里可能是在讽刺孔父对臧文的批评。“吁嗟士人,生之穷兮。” 对士人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同情。“我思古人,惟周公兮。” 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周公的怀念与敬仰。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君子与小人、平凡与非凡、知识与权力等主题的对比与讽刺,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薛蕙

667首
明朝大臣。祖居亳州城内薛家巷。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旋引疾归。起故官,改吏部,历考功郎中。正德十五年(1520年)再次被起用,任吏部考功司郎中。嘉靖二年(1523年),朝中发生“大礼”之争,撰写《为人后解》《为人后辨》等万言书上奏,反对皇上以生父为皇考,招致皇帝大怒,被捕押于镇抚司后赦出。嘉靖十八年(1539年),担任春坊司直兼翰林检讨司,不久病死家中,享年五十,被追封为太常少卿

猜您喜欢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次韵郑盱眙见寄并简其甥刘君
宋·陆游
衣上空嗟京洛尘,故交半作白头新。众中初得见吾子,东观已疑无若人。仗马极知非久斥,沙鸥要是孰能驯。两章英妙同时到,赵壹囊中却未贫。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