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
夏日写景
动物
自然
赞美
抒情
读书
闲情

译文

1、某人在自公的引领下吟咏,他的书房恰好在柳塘的东侧。
2、鸣叫的蝉儿避开向日葵的心头之阳,而芳香的草药更适合在水面上的微风中生长。
3、喜笑颜开的鸟儿争抢着楮墨,闲适的心情和鱼群一起游入芦苇丛中。
4、江南何处没有炎热的天气呢?我愿意献上清凉的韶光,让这美好的气息遍布全国。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雅致的夏日纳凉图景。诗人黄衷以细腻的笔触,将院后的池塘与亭阁作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自然元素和生活细节,展现了夏日纳凉的独特韵味。首句“□著□□咏自公”,虽略显模糊,但可以理解为诗人独自在池边吟咏,享受着清幽的环境。接着,“书床恰在柳塘东”一句,点明了纳凉地点,书桌置于柳树环绕的池塘之东,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鸣蝉直避葵心日,芳药端宜水面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蝉声与葵花相互映衬,展现出夏日特有的生机与活力;而“芳药”与“水面风”的结合,则进一步渲染了清凉与芳香并存的意境。“笑眼乌儿争楮子,闲情鱼队入芦丛。”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乌鸦争抢着落在水面上的楮子,鱼群悠然游入芦苇丛中,一动一静之间,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乐趣。最后,“江南何地无烦热,愿奉韶薰万国同。”表达了诗人对夏日炎热的普遍性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希望普天之下都能共享清凉与安宁的美好愿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纳凉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猜您喜欢

美少年继作
唐·唐五代小说中神仙鬼怪诗
乘鸾跨凤下昆崙,正值三星影入门。银烛高低攒宝帐,彩笺交互劝瑶尊。药灵许向人间说,《易》妙期于象外论。休忆当年陪孟德,绕梁争看酒杯翻。
韩伯皋佥事移湖学讲堂时倪仲深作教韩为作堂记予因赋此诗
元·朱晞颜
春风采采宫芹香,宫前泮水涵晴光。鳞鳞瓦影落晴昼,鱼自在藻鸢自翔。盛时学士多俊造,两庑弦诵声琅琅。藏修游息俨有序,丹雘炫耀联宫墙。喧啾一扫众境寂,爽垲坐阅松柽凉。吴兴先生适.....
子静和易巾韵五用韵答之
元·陈栎
月移梅影上窗纱,恰读新篇对月华。和似鹅黄盈盎酒,清于兔褐半瓯茶。金身丈六莲生座,汗脚尺三霜满靴。选佛选官俱是幻,诗名不朽后人誇。
寄题黄岩张氏隐居
明·李本
天台佳气郁茏葱,中有留侯慕赤松。绕屋溪声长落水,对门云气悉成峰。果林秋熟猿将子,药圃春肥鹿长茸。幽讨莫辞行路远,穿云巳办竹枝筇。
昔予读书之暇间亦旁涉绘事尝恭制数图进圣母用供清玩兹蒙圣母宣付装潢仍命各题以句敢辞不文聊以效九如之颂云尔(其五)
清·爱新觉罗·弘历
梅雨初收候,林兰每放花。素苞欺雪艳,粉蕊净铅华。映月姿逾澹,临风香更赊。多情怜野雀,栖托一枝斜。
秋日倍文谷翠岩二省使燕东书堂应教
明·朱睦㮮
邸第张筵日,秋风荐早凉。地当清洛外,台接紫云傍。绮席仙俦集,瑶阶大乐张。坐移淮桂影,身佩楚兰芳。乡月淹今夕,文星聚此堂。图书披箧笥,词赋入笙簧。自愧非枚马,赓歌厕雁行。
寄湖上黄教
宋·叶绍翁
门幽缘近寺,官冷未成家。楼借山为障,风吹水作花。诗方酬北涧,经又节南华。闻说新雏凤,宾来解唤茶。
寄石泉云间明府叔(其二)
宋·陈必复
异政人能说,新吟客为传。一官清似水,万事信于天。养鹤分厨料,收书出俸钱。昼庭少公事,闭阁抱琴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