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
写景
写花
秋节
思乡
怀亲
登高

译文

译文:在帝都(可能是指长安)又一次迎来重阳佳节,我尝试登高远眺以怀念家乡。
译文:万里高空中,秋天带着清新的气息袭来,而连绵的群山也在这凉爽中经过碧色的洗涤后展现出一片苍茫寒凉的美景。
译文:在江边,火红的枫叶飘舞着迎向那清冷的白霜,而在宴席上黄色的菊花正香馥满溢、在美酒面前呈现出芬芳的姿态。
译文:我正在回忆那曾经佩戴茱萸的兄弟相聚的时光,忽然间看到几行大雁向南归去,心中感到一阵惊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异乡重阳节时的思乡之情与自然美景的交融。首联“帝城佳节又重阳,聊为登临一望乡”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表达了诗人身处他乡却能感受到传统节日的氛围,通过登高远眺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颔联“万里高秋来爽气,千山寒碧洗浓妆”描绘了秋季的壮丽景色,万里长空带来清爽之气,千山在寒意中呈现出深邃的碧绿,仿佛经过精心装扮。颈联“丹枫江上飘霜冷,黄菊尊前对酒芳”进一步展现了自然之美,红叶在江面上随风飘落,增添了几分冷意;而黄菊在酒樽前绽放,香气四溢,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哀愁的氛围。尾联“正忆茱萸兄弟会,忽惊归雁两三行”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朋好友的怀念,以及对归家的渴望,通过看到南飞的大雁,这种情感更加深刻。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内心世界。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念奴娇·中秋对月,次李汉老韵三阕(其五)十六岁作
明·夏言
隔岁佳期,向此夜、试把金尊斟绿。据我胡床三弄笛,簌簌桂华零粟。光满璚楼,寒生银瓦,是处神仙屋。虚檐影转,坐夜风动庭竹。露华冷浸衣巾,银潢低泻,倒挂长空瀑。何处萧声惊鹤梦,.....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