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离别
思乡
抒情
爱情
闺怨
写物
写人

译文

自从你离开后,五次看到桃李花开花落。
思念你如蛱蝶般,翩翩起舞的影子总是交相交错。
长时间的分别自然让人伤感,但我绝不会因路途遥远而留恋家乡。
皇姑的头发已经白了,我却能为你准备供奉珍鲑(一种美食)。
自从你离开后,我常常织布来打发时间。
怎能说生活中的琐事微不足道,这些事情积累起来,其难度也很大。
我亲自裁剪的衣服做成后,就远远地寄到关山那边去。
希望这件衣服能一直覆盖在你身上,带给我温暖的慰藉(此句空白处填写的具体内容未给出)。
自从你离开后,我常常对着镜子,心中充满思念。
我将你的宝匣藏好,担心它会在某一天被你忘记(此句空白处填写的具体内容未给出)。
(此句空白处填写的具体内容未给出),但我依然怀念你一人,感到恻然。
我持此心等待你归来,照亮的是我的内心而非外在的容颜。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肃的作品,名为《自君之出矣三章》(其一)。全诗采用了五言绝句的形式,每四句一组,以此结构展开。诗歌通过描绘春天桃李花盛开的情景,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关切,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痛和对家乡之恋的深厚情感。首先,"自君之出矣,五见桃李花。思君如蛱蝶,舞影常交加。" 这两句通过重复使用“自君之出矣”这一结构,以此作为开篇,引出了对远方亲人思念的主题。诗人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与桃李花的反复盛放联系起来,表达了对亲人的不断思念,就像蛱蝶围绕着光影一般。接着,“久别自伤意,远图宁恋家。皇姑发已白,妾解供珍鲑。” 这两句则转向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哀伤。诗人通过“久别”二字,表达了长期离别带来的心灵创伤;而“远图宁恋家”则明示了对故乡深切的情感。后两句则是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以及妻子为丈夫准备美食的温馨场景。然后,“自君之出矣,机杼长织素。何言众绪微,积尺难盈度。” 这两句继续了前面的结构,以“自君之出矣”作为起头,引出了妻子在家中辛勤编织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机杼与长丝,以及众多细小的线缕难以积累成尺度的长度,表现了妻子的辛劳和对丈夫的深情。紧接着,“亲裁衣服成,远寄关山去。愿君常被体,□□□□□。” 这两句则是妻子为丈夫准备衣物,并通过“关山”这个地名,强化了彼此之间隔阂之大。最后一句表达了对丈夫的祝福,希望他能够穿着这些亲手裁制的衣服,保持温暖和安全。最终,“自君之出矣,对镜情何极。还将宝匣藏,恐□□□□。” 这两句则是诗人面对镜子时的情感表达。在这里,他通过“对镜”一词,强调了内心的独白与深沉的情感。而后面的“宝匣”二字,则可能暗示着某种珍贵的回忆或物品。在最后,“□□□□□,讴对孤影恻。持此待君归,照心非照色。” 这两句则是诗人面对镜中自己的孤独影子时的情感流露,以及对亲人归来的期待。在这里,他通过“照心”一词,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思念与关切,并非仅是对外在形象的关注。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成功地展现了古代士人对于离别之痛、家国之情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描绘。

猜您喜欢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长相思(其一)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巫山一段云(其三)
宋·柳永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贪看海蟾狂戏。不道九关齐闭。相将何处寄良宵。还去访三茅。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
怀刘京叔
元·曹之谦
奕世金兰契,于今只有君。英才殊落落,馀子漫纷纷。一别几春草,相思空暮云。何时展良觌,把酒共论文。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后宫词
明·姚光虞
珠箔罗帏梦不成,起来花底听残更。多情祇有长门月,夜夜瑶阶伴影行。
安公子(其二)
宋·柳永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馀遍。任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堪恨还堪叹。当初不合轻分散。及至厌厌独自个,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