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张
员
外
次
韵
顾
仲
瑛
柳
花
词
十
首
(
其
三
)
依
依
杨
柳
并
阊
门
,
歌
断
吴
歈
黯
别
䰟
。
落
絮
看
时
和
泪
点
,
柔
条
折
处
带
啼
痕
。
写景
柳树
离别
情感
悼亡
柔情
节令
夏天
泪愁情感
译文
第一句“依依杨柳并阊门,歌断吴歈黯别䰟。”的译文是:杨柳依依,紧靠着阊门,歌声停止,吴地的歌曲在暗中送别。
第二句“落絮看时和泪点,柔条折处带啼痕。”的译文是:看着飘落的柳絮,就像是混合着泪珠落下,柔软的柳条被折断的地方都带着哭过的痕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杨柳依依、柳絮飘飞的场景,充满了离愁别绪的情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柳树的柔美与人的离别之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依依杨柳并阊门”,开篇即以“依依”二字形容杨柳的柔美姿态,仿佛在诉说着不舍与留恋。“并阊门”则点明地点,阊门作为古代城市的重要门户,此处使用不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也暗示了离别的背景。“歌断吴歈黯别魂”,紧承上句,通过“歌断”二字形象地描绘了离别时的歌声戛然而止,气氛变得沉寂而哀伤,仿佛连灵魂都沉浸在离别的悲痛之中。“黯别魂”更是将离别的情绪推向了极致,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哀愁。“落絮看时和泪点,柔条折处带啼痕。”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柳絮随风飘落,如同离人的眼泪,每一颗都承载着离别的痛苦;柳枝轻轻被折断,留下了斑斑泪痕,仿佛是离别者不舍的痕迹。通过自然界的景象来寄托人的感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杨柳、柳絮、柳枝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离别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深邃的艺术氛围,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之痛的深刻理解和细腻感受。
猜您喜欢
鹦鹉曲·忆难鸣山旧游
元·冯子振
鸡鸣山下荒丘住。客吊古问驿亭父。几何年野屋丛祠,灭没犁烟锄雨。默寻思半晌无言,逆旅又催人去。指峰前代好磨笄,是血泪当时洒处。
新念别/夜游宫
宋·贺铸
湖上兰舟暮发。扬州梦断灯明灭。想见琼花开似雪。帽檐香,玉纤纤,曾为折。渔管吹还咽。问何意、煎人愁绝。江北江南新念别。掩芳尊,与谁同,今夜月。
鹧鸪天
宋·王诜
才子阴风度远关。清愁曾向画图看。山衔斗柄三星没,雪共月明千里寒。新路陌,旧江干。崎岖谁叹客程难。临风更听昭华笛,簌簌梅花满地残。
恻恻吟(其四十一)
明·彭日贞
琴心永托伴閒居,远别犹勤一纸书。弹指转缘伤浅促,文君无望诔相如。
满江红·题子危南窳春牧图,即用其见投韵
清末近现代初·冯煦
城上春阴,正俯仰、今古自斟。菰芦外、软红如驶,烟语重寻。万里乾坤无伯乐,龙媒伏枥孰知音。算此情、遥挹石湖仙,深复深。扶桑梦,伤我心。槃阿啸,且孤吟。奈一鞭斜炤,触拨尘襟。.....
高阳台·右台埽墓,郁郁悲怀。绵绵细雨,坟前留连久坐,不禁泪下
清·许禧身
草色含春,梅枝带露,数行垂柳眉生。凹凸云山,观来翠黛千层。疏篱茅屋闻厖吠,听流泉、断续低鸣。墓门横。触目伤情,何日能平。秋心结就何时解,叹朝朝暮暮,只自眉颦。绞结中肠,丝.....
高阳台·季春赴杭埽墓,舟次咏别
清·许禧身
桃院愁多,莲街梦短,朦胧又到天明。乍启愁眸,炉香犹带余馨。满窗红日啼檐鹊,听声声、只报春晴。感飘零。一叶扁舟,万念皆冰。离怀欲说偏难尽,但黯然无语,脉脉含情。甫发行装,愁.....
将离曲(其一)
明·张乔
子夜徵歌特底忙,奈何花月是离觞。春江千折牵游舸,若个津头柳线长。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