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甘
露
庵
舟
出
太
湖
险
,
语
溪
投
暮
钟
。
听
风
多
在
竹
,
看
月
不
离
松
。
柝
护
城
三
里
,
鸡
鸣
村
一
重
。
长
安
明
日
路
,
宿
草
滑
归
筇
。
写景
山水
咏物
地点
抒情
秋天
看月
地点-太湖
译文
乘船从太湖中穿过,湖面波涛汹涌,十分危险。在语溪边停下,暮色中传来了寺庙的钟声。
听着风声,多是在竹林中回荡;望着月亮,总是不离松树的陪伴。
城外有三里路需要柝(古代夜间巡逻时用以报警的器具)保护;村里的鸡鸣声传递着深邃与宁静。
遥望长安城,明日的路还很长。旅途中宿于草地上,用筇竹(一种竹子)作为支撑行走的工具。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甘露庵时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与深邃的意境。首句“舟出太湖险”,以舟行太湖的艰险起笔,暗示旅途的不易,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挑战与探索的基调。接着,“语溪投暮钟”一句,将地点转换至语溪旁的寺庙,暮钟声响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预示着诗人即将进入一个内心深处的旅程。“听风多在竹,看月不离松”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受。竹林中风声的细微变化,月光下松树的影子摇曳,这些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敏感。“柝护城三里,鸡鸣村一重”则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乡村的遥远,柝声(古代夜间巡逻或报时的器具)在城外回响,鸡鸣声从远处村落传来,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孤独的画面,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最后,“长安明日路,宿草滑归筇”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与期待。长安,作为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象征着理想与追求。明日之路,意味着新的开始与挑战,而“宿草滑归筇”则可能暗含着对过去旅程的回顾与感慨,以及对回归简单生活的向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旅途、自然、时间和未来的独特感悟,充满了哲思与美感。
猜您喜欢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