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山水
怀古
抒情
秋天
节日
中秋
秋节
赞美
山水之境
月亮

赏析

这首诗以“月岩”为题,通过独特的比喻和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深刻的理解。“光非照境境非存”,开篇即以“光”与“境”的关系设喻,暗示了事物的存在与感知之间的微妙联系。这里的“光”可以理解为自然界或心灵中的某种启示或光芒,“境”则代表了被照亮的对象或内心的世界。诗句表达的是,光的存在并不依赖于它是否照亮了某个境地,境地本身也不因光的存在而存在。这种观点强调了主观感知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异,以及事物独立存在的本质。“恁么曾来二十年”,接着诗人回顾了自己对这一哲理的思考与实践长达二十年之久。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是对自己持续探索和领悟这一真理过程的肯定。二十年的历程,象征着长时间的深入思考与实践,强调了理解这一深刻道理需要时间和努力。“话到乖崖峭壁处,令人特地忆南泉”,最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提到在讨论或思考问题时,往往会遇到看似难以逾越的障碍或困难(“乖崖峭壁”),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对更深层次智慧的追求。这里“南泉”可能是指禅宗中的一位高僧,诗人通过提及南泉,暗示了在面对难题时,寻求智慧和启示的重要性。这两句诗鼓励读者在面对困难时不放弃,而是要勇于探索,最终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登山者克服峭壁后能欣赏到美景一样。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月岩”这一意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哲学思考,表达了对事物本质、自我认知以及智慧追求的深刻洞察。

猜您喜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东堂晨起有感
宋·陆游
不解飞车越九州,青鞋处处为山留。百年未尽且作梦,三日闲行聊散愁。世上几经华表柱,尊前好在黑貂裘。龙泉幸是无人斸,暮露光芒上斗牛。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成都使君王季野席上次韵奉呈橹巢初庵云林元素子素诸公
明·虞堪
隐者分湖住,高士云林栖。蒹葭散汀看鸥去,桃花隔屋闻鸡啼。每同杖屦踏春堤,诗筒酒榼前后提。公子风流乃相爱,缕引婵娟生叆叇。纤歌细舞交驩从,翠珰玉佩花茏葱。兰亭之下暮春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