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鹿
鹿
怀古
抒情
哲理
情感
思乡
忧民
母爱
传赞
按照题目内容分析:

译文

诛求(指苛刻的求取)难道一定要吹毛求疵、尽善尽美吗?名教(指社会道德规范)又如何能容得下我们这样的人呢?
我会为了某个人或某个理想而甘愿舍弃对母亲的牵挂,但在高不可攀的皇权面前,我们似乎没有直抒胸臆的途径,只能感到天高难及。
内心深处的忧愁如丝如缕,交织成复杂的思绪,就像机杼上不断运转的丝线;而心中的焦虑和不安,就像不断起伏的鹿角和桔槔(一种古代的提水工具),让人感到不安和疲惫。
即使我的身体还未沉沦在官场的波涛之中,但我的灵魂早已因畏惧风浪而怯懦不已。

赏析

这首清代诗人顾永年的《偶作(其三)》表达了诗人在面对社会压力和道德束缚时的无奈与苦闷。首句"诛求岂必尽吹毛"揭示了世态炎凉,对人的苛求无处不在,即使是最微小的过失也被无限放大。"名教如何置我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伦理道德的质疑,感觉自己在这种规范下难以自处。"一死许人忘母在"流露出诗人对亲情的深深挂念,他愿意牺牲自己以换取母亲的安宁。然而,"九重无路觉天高"暗示了官场的深不可测和自己的孤立无援,使他感到上天仿佛也变得遥不可及。"丝丝愁绪成机杼"运用比喻,将愁绪比作织布的线,形象地描绘出愁思如织,难以排解。"鹿鹿心头似桔槔"进一步强化了内心的焦虑,如同吊桶在井中上下摇摆,无法安定。最后两句"未是此身沈宦海,梦魂久已怯风涛"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他的精神已经疲惫于宦海沉浮,连梦境中都充满了风浪的恐惧。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个人命运的无奈挣扎。

猜您喜欢

卜算子(其四)齿落
宋·辛弃疾
刚者不坚牢,柔者难摧挫。不信张开口角看,舌在牙先堕。已阙两边厢,又豁中间个。说与儿曹莫笑翁,狗窦从君过。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短歌行
南北朝·张率
君子有酒,小人鼓缶。乃布长筵,式宴亲友。盛壮不留,容华易朽。如彼槁叶,有似过牖。往日莫淹,来期无久。秋风悴林,寒蝉鸣柳。悲自别深,欢田会厚。岂云不乐,与子同寿。我酒既盈,.....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满朝欢
宋·柳永
花隔铜壶,露晞金掌,都门十二清晓。帝里风光烂漫,偏爱春杪。烟轻昼永,引莺啭上林,鱼游灵沼。巷陌乍晴,香尘染惹,垂杨芳草。因念秦楼彩凤,楚观朝云,往昔曾迷歌笑。别来岁久,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