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
蝶
行
蝶
蝶
之
遨
游
东
园
。
奈
何
卒
逢
三
月
养
子
燕
。
接
我
苜
蓿
间
。
持
之
我
入
紫
深
宫
中
。
行
缠
之
传
欂
栌
间
。
雀
来
燕
。
燕
子
见
衔
哺
来
。
摇
头
鼓
翼
何
轩
奴
轩
。
写景
咏物
动物
春天
译文
蝴蝶在东园里自由翱翔。但它却不幸遇上了三月里刚孵出的小燕子。
它在苜蓿间遇到我,被我抓起,携入那紫深的宫殿中。
(这蝴蝶)飞行的痕迹在欂栌间流转。雀儿飞来,小燕子(指蝴蝶)似乎在衔着食物回来。
它的头摇来摇去,翅膀鼓动得多么壮观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蝴蝶在东园自由翱翔的情景,却意外地遭遇了三月间筑巢育雏的燕子。燕子在苜蓿丛中与蝴蝶相遇,随后带着食物进入深宫之中。蝴蝶跟随其后,在宫殿的柱梁之间穿梭。燕子与蝴蝶之间的互动充满了生动活泼的气息,燕子喂食时的动作被形容为“摇头鼓翼”,展现出一种优雅而充满活力的姿态。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中不同生物间的和谐共处,以及它们各自的生活习性。蝴蝶的轻盈与燕子的忙碌形成了鲜明对比,却又在不经意间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中的“轩奴轩”一词,可能是指燕子喂食时的优雅动作,也可能是对燕子养育后代勤劳行为的一种赞美。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和谐,同时也蕴含了一种对生命活动的赞美之情。
两汉乐府
106首
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由于专事搜集、整理民歌俗曲,因此后人就用“乐府”代称入乐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在六朝,更明确地把“乐府”和“古诗”相对并举,以区别入乐的歌辞和讽诵吟咏的徒诗这两类诗歌体裁。宋、元以后,“乐府”又被借作词、曲的一种雅称。“乐府”有两个含义,一是古代音乐官暑的名称,一是一种诗体的名称。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 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 政长官是乐府令,隶属于少府,是少府所管辖的十六令丞之一。西汉朝廷负责管 理音乐的还有太乐令,隶属于奉常。乐府和太乐在行政上分属于两个系统,起初 在职能上有大体明确的分工。太乐主管的郊庙之乐,是前代流传下来的雅公布古 乐。乐府执掌天子及朝廷平时所用的乐章,它不是传统古乐,而是以楚声为主的 流行曲调。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安世房中歌》17章,另外,汉高祖刘 邦的《大风歌》在祭祀沛宫原庙时用楚声演唱,也由乐府机关负责管理。西汉从 惠帝到文、景之世,见于记载的乐府歌诗主要是以上两种。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古橘谣
清·卓肇昌
蓬莱宫前合欢树,碧叶金衣凌霄坞。朝餐五色文彩霞,露浥金茎广寒府。六月珠颗红离离,樵者入山持雷斧。仙室窅然幽以深,小苑丛丛石洞古。洞门白犬笑人来,碧落峰前鸡鸣五。抱犊壁间列.....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