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乐
府
罩
辞
罩
初
何
得
,
端
来
得
鲋
。
小
者
如
手
,
大
者
如
履
。
孝
子
持
归
,
遗
我
公
姬
。
安
得
此
鱼
,
适
与
罩
迕
。
从
今
以
后
,
但
当
求
鲋
。
写物
母爱
田
译文
(一开始是)如何能够捕获(鱼),用鱼罩得来(鱼)。小鱼只有手大小,大鱼如同鞋子般大。
(孝顺的儿子)拿回家后,送给我公姬(可能是指他的妻子或尊贵的女性亲戚)。怎么得到这条鱼,正好与鱼罩相匹配(指用鱼罩捕捉的技巧恰好符合获取此鱼的情景)。
从今以后,只应该去寻求鲈鱼(指继续用同样的方式捕鱼)。
赏析
这首古乐府诗《罩辞》描绘了捕鱼的场景和对所捕之物的处理,充满了生活气息。诗中以“罩”为线索,描述了渔夫捕获各种大小不一的鱼类,其中既有小如手掌的,也有大如鞋底的。孝子将这些鱼带回家,赠予他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安得此鱼,适与罩迕。”这一句巧妙地表达了捕鱼过程中的偶然性和意外性,暗示了捕鱼并非完全可控,有时会捕到意想不到的大小或种类的鱼。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捕鱼活动的趣味性和挑战性。最后,“从今以后,但当求鲋。”这句话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捕鱼行为的期待和选择,希望今后能更多地捕获小鱼(鲋),可能寓意着对生活简单、平和的向往,或是对自然界中小生灵的关注与尊重。整体而言,《罩辞》不仅是一首生动描绘捕鱼场景的诗歌,还蕴含了对自然、生活的哲思,以及对和谐共处、简单生活的向往。
两汉乐府
106首
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音乐的官署,由于专事搜集、整理民歌俗曲,因此后人就用“乐府”代称入乐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在六朝,更明确地把“乐府”和“古诗”相对并举,以区别入乐的歌辞和讽诵吟咏的徒诗这两类诗歌体裁。宋、元以后,“乐府”又被借作词、曲的一种雅称。“乐府”有两个含义,一是古代音乐官暑的名称,一是一种诗体的名称。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 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乐府在西汉哀帝之前是朝廷常设的音乐管理部门,行 政长官是乐府令,隶属于少府,是少府所管辖的十六令丞之一。西汉朝廷负责管 理音乐的还有太乐令,隶属于奉常。乐府和太乐在行政上分属于两个系统,起初 在职能上有大体明确的分工。太乐主管的郊庙之乐,是前代流传下来的雅公布古 乐。乐府执掌天子及朝廷平时所用的乐章,它不是传统古乐,而是以楚声为主的 流行曲调。最初用楚声演唱的乐府诗是《安世房中歌》17章,另外,汉高祖刘 邦的《大风歌》在祭祀沛宫原庙时用楚声演唱,也由乐府机关负责管理。西汉从 惠帝到文、景之世,见于记载的乐府歌诗主要是以上两种。
猜您喜欢
五月朔日奉皇太后御园宴赏之作
清·爱新觉罗·弘历
粽席蒲觞荅令辰,天中景物一番新。雨馀山色深于黛,风定波光正可人。麦已到秋扑陇亚,榴初明火步檐巡。欢颜上食还增感,前岁今朝事不伦。
自遣诗三十首(其二十四)
唐·陆龟蒙
无多药圃近南荣,合有新苗次第生。稚子不知名品上,恐随春草斗输赢。
戏题儿子若谷扇
明·孙绪
火云烧空千万里,高堂都似薰笼里。正须纨扇一挥扬,纤尘不敢来衣裳。须臾怀袖清风遍,却笑炎凉轻易变。时舒时卷亦自如,尔今久卷何时舒。
天仙子·二首(其二)
明末清初·屈大均
自织纤纤娇女葛。露花蝉翼同轻滑。裁为夫婿夏时衣,风莫绉。汗莫透。管取清凉长似旧。
端午贴子词·皇后阁五首(其二)
宋·周麟之
绕臂长生缕,无非柘馆丝。还因袗絺绤,深念葛覃诗。
蚕簇
元·王祯
前朝茧如山,今朝卵如粟。如山今岁谋,如粟来岁足。来岁一何神,生花楮一幅。丁宁语荆妇,依时勤晒沐。
莲蓬人敬次母氏韵
清·王甥植
通灵骨相半衰翁,休怅繁华似转蓬。香粉生涯归净界,绿房辛苦到秋风。前缘或者如来座,独立依然君子风。且共种花人徙倚,衔杯珍重郑家筒。
题自绣梅花诗图(其三)
清·钟令嘉
身后君无封禅书,回文老去底须摹。他时留与儿孙看,此是安人绣字图。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