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
鹉
曲
·
南
城
赠
丹
砂
道
伴
长
松
苍
鹤
相
依
住
。
骨
老
健
称
褐
衣
父
。
坐
烧
丹
忘
记
春
秋
,
自
在
溪
风
山
雨
。
有
人
来
不
问
亲
疏
,
淡
饭
一
杯
茶
去
。
要
茅
檐
卧
看
闲
云
,
梅
影
转
幽
窗
雅
处
。
写景
山水
抒情
写鸟
写风
写山
情感
友情
田园
写雨
译文
古松和白鹤相互依偎着生活。一位老骨健硕的人,穿着粗布衣服,被尊称为父亲。
他坐在炉火旁炼丹,忘却了时间的流逝,自在地在溪边和山雨中度过。
有人来访时,无论亲疏关系,他只以一杯淡饭和茶来招待。
他想在茅屋檐下躺着看闲云,看那梅影在幽静的窗边流转,这样的地方十分雅致。
赏析
这首元代冯子振的《鹦鹉曲·南城赠丹砂道伴》描绘了一幅隐逸生活的画面。"长松苍鹤相依住",以松鹤寓言高洁之士的栖居环境,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氛围。"骨老健称褐衣父",形容道人年事已高但身体康健,如同朴素的农夫一般质朴自然。"坐烧丹忘记春秋",道人专注于炼丹修炼,忘却了世俗的时光流转,表现出对道术追求的专注和忘我。"自在溪风山雨",进一步强调了他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享受着山水间的恬静生活。"有人来不问亲疏,淡饭一杯茶去",反映出道人心态平和,无论来者是谁,都以淡泊的态度待人接物,简单的生活方式中透出淡泊名利的境界。"要茅檐卧看闲云,梅影转幽窗雅处",则描绘了他在简陋茅屋中欣赏白云悠然,梅花映照在窗棂上的雅致情景,尽显其超脱尘世的雅趣。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道人的日常生活和心境,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向往的隐逸生活和对道家理想的追求。
冯子振
132首
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自号瀛洲洲客、,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朱菊山汪眉山会宿萧寺
宋·刘黻
共游溪上寺,因得话诗缘。客鬓添新雪,梅花似去年。疏钟含暮雨,古木带寒烟。后会知难定,分题废夕眠。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和赵茂州即事六首(其三)
宋·郭印
人事都无喜宴安,懒于喧处竞追攀。惊残午梦风推户,压尽炎威雪满山。无主岩花时解笑,近人林鸟亦知还。应怜朝市区区者,方寸何曾顷刻闲。
咸阳逄卜师颜照磨
明·殷奎
故人已别十年过,衰鬓相逢半已皤。共挽客衣怜道路,又持使节傍关河。归来西掖清光近,坐对南山爽气多。庭下鸟啼人吏散,紫薇花发柰君何。
杂兴(其四)
宋末元初·方一夔
霜风猎猎响林坳,独有寒梅渐作包。倒影水涵窥沼树,浅痕月印上窗梢。绿衣低挂酒初熟,乌帽斜攲门屡敲。花得初阳人得复,俱从颜子结穷交。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