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
写风
情感
春天
闺怨
赞美

译文

愿与春风共度良辰却未能如愿,暂且让悠扬的春风吹散阴霾。
不会随着千林芳树凋零而消逝,反而像百尺游丝一样继续飘飞。
梦中吴蚕欺凌白茧,心中却随着代马恋着征衣。
凤池的踪迹即将到来,却又不忍飘零而去,仿佛拂过垂钓的岩石。

赏析

这首元代诗人冯子振的《杨花二首(其二)》描绘了杨花在春风中的飘逸与无奈。首句“婉娩春风与愿违”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春风的温柔与杨花的意愿相对比,暗示了杨花虽向往温暖和煦的春光,却难以如愿以偿。接着,“悠扬风日暂无辉”进一步渲染了杨花在短暂的阳光下,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显得有些黯淡。“不随芳树千林歇,还称游丝百尺飞”两句,通过对比杨花与芳树、游丝的景象,展现了杨花的独特之处——它不随其他树木一同凋谢,反而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如同百尺长的游丝般轻盈飘扬,展现出一种超脱于自然规律之上的生命力。“梦落吴蚕欺白茧,心随代马恋征衣”则运用了两个典故,吴蚕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代马则表达了对远方或过去时光的眷恋。这两句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境遇的感慨,既有对物质欲望的反思,也有对过往情感的怀念。最后,“凤池踪迹逡巡到,未忍飘零拂钓矶”以“凤池”比喻朝廷,表达了诗人虽然接近权力中心,但内心却不愿随波逐流,最终选择远离尘嚣,隐居于自然之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杨花在春日里的独特风貌,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情感的深刻思考。

冯子振

132首
元代散曲名家,1253-1348,自号瀛洲洲客、,湖南攸县人。自幼勤奋好学。时年47岁,人谓“大器晚成”。朝廷重其才学,先召为集贤院学士、待制,继任承事郎,连任保宁(今四川境内)、彰德(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晚年归乡著述。世称其“博洽经史,于书无所不记”,且文思敏捷。下笔不能自休。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居庸赋》、《十八公赋》、《华清古乐府》、《海粟诗集》等书文,以散曲最著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游仙诗六首(其一)
清·冯班
龙伯无人钓饵闲,黄金双阙自斑斓。燕昭老去秦皇死,可惜蓬莱在脚间。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