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

写景
雨景
湖面景象
怀古
抒情
写鸟
鸥鹭
季节
秋天

译文

在阁楼中,我眺望着那斜坡上的积水,尽管已有人催促我穿上冬衣,但我还是觉得夜晚的寒气特别重。
远处传来钟声,它似乎是从水中的小洲中清晰地传出。雨水蒙蒙,把阴暗的天空笼罩在眼前,就像它从我面前经过一样。
远方有数百层的蘼芜缠绕着船只,而数千只的鸥鹭在隐藏在残破的荷花下面。
寂寞的士人和女子们很少登临此地,只有我静静地面对着祭祀用的酒杯,轻轻擦拭着我的太阿宝剑。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风雨中的南湖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意境与情感。首句“虚阁平临积水坡”,以“虚阁”点明了建筑的空灵与高远,而“积水坡”则暗示了湖面的广阔与水势的浩瀚。接下来,“授衣犹觉暮寒多”一句,通过人物的穿着与感受,巧妙地将季节与氛围融合,营造出一种秋意渐浓、寒气逼人的氛围。“钟声清自洲前出,雨色昏从几上过。”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环境的氛围,钟声悠扬,似乎来自远处的洲岛,而雨色则在室内显得格外昏暗,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百叠蘼芜萦远楫,千行鸥鹭隐残荷。”这两句转向对湖中景物的细致描绘,蘼芜环绕着远方的船只,鸥鹭在残荷间隐现,既展现了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也寓意着生命的坚韧与不息。通过这些生动的画面,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生命力量的感慨。最后,“凄其士女登临少,静对牺尊拭太阿。”这一句转而抒发了诗人的情感。在如此壮丽而又略显凄凉的景色面前,来往的人寥寥无几,诗人独自面对历史的遗迹(“牺尊”),并擦拭着象征着力量与正义的“太阿”剑,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追忆与反思,以及对当下处境的深思。整首诗通过对南湖风雨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与哲理的佳作。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赠友人(其三)
明末清初·屈大均
灼灼怀春鸟,衔花吴江浔。玄豹久不食,蔚然文采深。风云荡天路,邂逅抒忧心。凭君青玉案,中夜张瑶琴。明月照南浦,晨风巢北林。河精为天汉,小星易浮沉。妙道贵忘言,达人无哀音。持.....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寿藏为顾静趣赋
明·史谨
预寻一穴近西州,松梓苍苍接素秋。举世有谁曾不死,此身于我复何忧。穿林每设生前祭,与客当从醉里游。多少学仙头白士,至今无处觅瀛洲。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唐·赵嘏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本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宴交代权赣州孙提刑致语口号(其一)
宋·文天祥
麾节东南会一堂,兰亭昨日记流觞。六丝星度银潢影,五綵春浮玉翠香。院柳旧云怀燕语,野华新雨挹虹光。凤池对秉他年事,伫看天街接佩珰。
酬对雪见寄
唐·许浑
飞度龙山下远空,拂檐萦竹昼濛濛。知君吟罢意无限,曾听玉堂歌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