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
州
太
守
刘
永
母
挽
诗
(
其
二
)
诗
书
何
幸
际
明
时
,
得
禄
承
欢
母
遽
违
。
升
堂
最
是
伤
心
处
,
挂
壁
犹
存
旧
断
机
。
悼亡
亲情
写节哀
译文
多么幸运能在这个开明的时代接触到诗书,享受着俸禄的安稳,却突然遭遇了母亲离世的悲痛。
升堂入室的地方最是让人伤心,因为那里还挂着旧时母亲曾用来织布的断机。
赏析
这首挽诗《荆州太守刘永母挽诗(其二)》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再现,表达了对逝去母亲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首句“诗书何幸际明时”,开篇即以“诗书”为题,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创作背景,同时也暗含了对时代背景的感慨。“明时”二字,既是对当时社会政治清明的肯定,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美好时代的向往与珍惜。这一句通过“何幸”一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能够从事文学创作的幸运之感,同时也为下文情感的铺垫埋下了伏笔。接着,“得禄承欢母遽违”一句,直接揭示了诗的主题——对母亲去世的哀痛。其中,“得禄”指诗人因功绩或职位而获得的俸禄,这里象征着诗人事业上的成就;“承欢”则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孝顺与依恋。然而,这幸福的时刻却被“遽违”打断,一个“违”字,形象地描绘出了母亲离世的突然与无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升堂最是伤心处,挂壁犹存旧断机。”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在“升堂”这一传统礼仪中,子女会登堂拜见父母,表达敬意与孝心。然而,在这里,诗人却将这一场景转化为伤心之地,因为在这里,他再也无法见到母亲的身影,感受到她的温暖。同时,“挂壁犹存旧断机”这一细节描写,更是触动人心。断机,典出《后汉书·列女传》,讲述的是孟光为丈夫梁鸿缝制衣服时,因家贫而断机的故事。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一典故,不仅表达了对母亲勤劳持家的怀念,更寄托了对母亲深沉的爱与感激之情。断机虽已成旧物,但那份对母亲的思念与敬仰,却如同断机一般,永远铭记在心。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再现,展现了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与哀悼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亲情、孝道的深刻理解和珍视。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仅仅是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更有对于美好家庭生活和传统文化价值的颂扬。
杨士奇
2068首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您喜欢
哭从弟
唐·白居易
伤心一尉便终身,叔母年高新妇贫。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董孝子黯复仇
唐·贺知章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高阳台·右台埽墓,郁郁悲怀。绵绵细雨,坟前留连久坐,不禁泪下
清·许禧身
草色含春,梅枝带露,数行垂柳眉生。凹凸云山,观来翠黛千层。疏篱茅屋闻厖吠,听流泉、断续低鸣。墓门横。触目伤情,何日能平。秋心结就何时解,叹朝朝暮暮,只自眉颦。绞结中肠,丝.....
六月大病几死呻吟稍间咏吟续之
清·陈维英
自锻洪炉面上灰,鬼门关外足徘徊。老妻烂额祈菩萨,小子扶肩接秀才。蚊厌血枯呼伴去,虱耽气腐挈家来。亲朋探问人如蚁,欲认何人眼倦开。
乙未秋邂逅梅生泰符把臂甚昵同观涛江上别去未几则闻生病且殆俄闻生竟不起矣余再入武林检敝箧得生手书屡纸不胜山阳邻笛之怆爰赋二言投宛溪之上以吊之(其一)
明·胡应麟
梅生宛陵秀,负笈来钱塘。啸咏湖山间,咳唾驰琳琅。一朝玉树亭,睹我神飞扬。十载胡先生,姓名狎词场。慕子如渴饥,戚戚萦中肠。龙门屹造天,怨彼一水长。班荆倏成故,愿得升君堂。嗟.....
表哀诗
魏晋·孙绰
茫茫太极,赋授理殊。咨生不辰,仁考夙徂。微微冲弱,眇眇偏孤。叩心昊苍,痛贯黄墟。肃我以义,鞠我以仁。严迈商风,思洽阳春。昔闻邹母,勤教善分。懿矣慈妣,旷世齐运。嗟予小子,.....
修墓(其十一)
明末清初·屈大均
松为先公买,苍苍已作林。谁非仁孝者,忍有斧柯心。培覆忧难久,攀号直至今。巢中多鹤子,累尔和哀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