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
袁
止
安
太
常
受
诰
后
还
馀
干
(
其
二
)
一
鹤
南
飞
自
玉
京
,
江
东
人
识
步
虚
声
。
色
分
玉
井
芙
蓉
秀
,
气
挹
金
茎
沆
瀣
清
。
道
术
不
须
丹
液
法
,
仙
家
元
住
白
云
城
。
还
携
龙
虎
山
中
侣
,
共
向
蓬
莱
顶
上
行
。
写景
抒情
离别
咏物
仙家
升仙
山水
送别
译文
一只仙鹤从京城飞向南方,江东的人们认得那空灵飘渺的步虚之声。
仙鹤的羽毛颜色如同玉井旁的芙蓉花一样秀丽,它所散发出的气息又像吸取了金茎上的仙露琼浆一般清新。
修炼道术不需要丹药法门,真正的仙家原本就住在白云之城。
他们还带着龙虎山的同伴,一同前往蓬莱仙境的顶端游历。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鹤翔云天、仙风道骨的高远境界。首句“一鹤南飞自玉京”,鹤鸟从仙境般的京城南飞,开篇即营造出超凡脱俗的氛围。次句“江东人识步虚声”,点明了仙鹤所代表的道家文化在江南地区的广泛影响。接着,“色分玉井芙蓉秀,气挹金茎沆瀣清”两句,以玉井之芙蓉和金茎之沆瀣为喻,分别形容了仙鹤羽色的美丽与周围环境的清雅,展现了自然与仙界的和谐之美。“道术不须丹液法,仙家元住白云城”则表达了对仙道精神的推崇,认为修仙并不依赖于炼丹等外在手段,真正的仙人居住在云雾缭绕的仙境之中,强调了内心的修为和精神世界的纯净。最后,“还携龙虎山中侣,共向蓬莱顶上行”两句,以龙虎山和蓬莱岛作为隐喻,象征着志同道合的修行者们共同追求的精神目标,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仙道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理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杨士奇
2068首
明代大臣、学者,名寓,以字行,谥文贞,汉族。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您喜欢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南乡子·时移守密州
宋·苏轼
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茫。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