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抒情
夏日
疾病
卧病
友情
期待
遥想

译文

拂衣起身离去,那些先达的人感到奇怪,高枕而卧,故人对我此举心生疑虑。
在这世路上,我选择了衡门左边的道路,虽然车子(象征着世俗的追求)在城郊外走得很慢。
少年人喜欢炫耀他们能处理好事情,但是在这世俗里,谈论诗歌是被忌讳的。
我在哪里才能远集而寻找到我的目标呢?这个还未知晓,也无法预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病榻,夏日独卧东村的情境,流露出对世态炎凉和自身处境的感慨。首联“拂衣先达怪,高枕故人疑”中,“拂衣”暗示诗人内心的不平与愤慨,“先达”则指那些早年得志的人,他们的行为让诗人感到奇怪;“高枕”则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期待,但“故人疑”又透露出他对友情的些许怀疑,或许是因为久病卧床,与外界接触减少,使得他对于朋友的关心和理解产生了一丝隔阂。颔联“世路衡门左,轩车负郭迟”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衡门,指的是简陋的门户,象征着诗人的隐居生活;而“世路”与之相对,暗示了外面世界的繁华与喧嚣。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道路的疏离感,以及对过往繁华生活的怀念。颈联“少年誇解事,薄俗讳言诗”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年轻时,人们往往夸耀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如今的社会风气却让人不愿谈论诗歌,似乎诗歌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地位。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讽刺,也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文学艺术价值的坚守。尾联“何处堪遥集,悠悠未有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不知道何处能找到心灵的归宿,这种迷茫和等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出路的探寻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病痛、世态炎凉和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时的复杂心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李攀龙

1426首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您喜欢

夏日寒山寺旭公房竹下迟王生不来与刘生饮
明·张元凯
野寺昼寂寥,独鹤当门屏。阴阴古墙下,一片绿云冷。夕照上高檐,空翠落潭影。如何炎隆时,有此清凉境。入林无所事,匡床据高枕。不见子猷来,便与公荣饮。远抱托长风,孤怀自耿耿。心.....
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
宋·黄庭坚
猩毛束笔鱼网纸,松柎织扇清相似。动摇怀袖风雨来,想见僧前落松子。张侯哦诗松韵寒,六月火云蒸肉山。持赠小君聊一笑,不须射雉彀黄间。
集龙门寺期友人不至
明·陆释麟
款冬花发又残冬,鸦阵催寒欲暮钟。香烬半销人不到,纸窗梅影一重重。
闻德远与曾裘甫黎师侯会饮范周士所(其二)
宋·张孝祥
张饮名园乐有馀,奉常何苦但斋居。一杯我亦垂涎甚,病起无聊只羡渠。
陆务观病弥旬仆不知也佳篇谢邻里次韵自解
宋·周必大
闭户十日雨,陆居如坐舫。吾身固已困,未省子疾状。昨朝拜床前,不敏祇自怆。萧然维摩几,高谢桓荣帐。是身本何有,更虑不已恙。全人豆肩肩,大瘿谁瓮盎。掷杯蛇自去,静耳蚁为谅。乃.....
夏日同欧卢冼诸社长访杜四隐君居赋赠二首(其二)
明·李英
清泉隐逸老工诗,自酿松醪熟几时。扫径倒迎文学士,登楼问月醉归迟。
同卢明府早秋宴张郎中海亭
唐·孟浩然
侧听弦歌宰,文书游夏徒。故园欣赏竹,为邑幸来苏。华省曾联事,仙舟复与俱。欲知临泛久,荷露渐成珠。
剧暑出局径归打睡踰月不奉正甫谈绪且顿寒诗盟有诗见问辄次韵谢不敏
宋·虞俦
早归伏日莫踌躇,昼寝从教笑宰予。奠枕清风招我老,揽衣阅月向人疏。宁无酒共公荣饮,亦有诗成阿买书。须待雨凉寻旧约,只今旱火况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