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
秋景
抒情
怀旧
写鸟
白雁
情感
节气

译文

秋天的白雁和黄花遍布,我独自登上鲍山之楼,风雨交加。
忽然间湖中出现倒映的阳光,水面上出现一座孤城。
我的身体多病,正好可以隐居养病,浊酒足以抵挡生活的穷困和忧愁。
我不想参加东篱的聚会,但我们的交情却像老酒一样越陈越香。

赏析

这首《九日登楼》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登高望远的景象,充满了浓郁的诗意与情感。首句“白雁黄花处处秋”,以白雁与黄花作为秋天的象征,渲染出一片金黄色的秋意,白雁在空中翱翔,黄花遍地开放,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略带萧瑟的秋景图。接着,“鲍山风雨独登楼”一句,诗人独自一人登上高楼,面对着风雨中的鲍山,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壮阔的氛围。“忽惊返照湖中出,转见孤城水上浮”两句,描绘了夕阳映照湖面的美丽景象,湖面上仿佛浮现出一座孤城,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这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结合,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多病恰堪成卧隐,浊醪真足抵穷愁”表达了诗人因身体不适而选择隐居的生活态度,以及通过饮酒来排解生活中的困苦与烦恼。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墨客普遍追求的精神状态。最后,“先生懒作东篱会,可但交情老自休”则点明了诗人不愿参与世俗的聚会,更倾向于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东篱下相聚,享受那份简单而纯粹的友情。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流露出其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生活的理想境界。整体而言,《九日登楼》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完美融合,既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哀愁,又传达了诗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李攀龙

1426首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您喜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蝶恋花(其一)
宋·程垓
日下船篷人未起。一个燕儿,说尽伤春意。江上残花能有几。风催雨促成容易。湖海客心千万里。著力东风,推得人行未。相次桃花三月水。菱歌谁伴西湖醉。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宫怨
唐·司马扎
柳色参差掩画楼,晓莺啼送满宫愁。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
羽可舍人书来,寄示新刻诗文集并惠春兰,赋谢
清·刘绎
春意入新诗,言念层山麓。忽得山中书,清芬溢简牍。开缄见故人,情意遥相属。别久话弥长,缕缕盈篇幅。裒然大集富,迩来见新续。连宵正披吟,鲁鱼时碍目。重承善本贻,字字朗珠玉。想.....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