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日
东
村
卧
病
(
其
二
)
放
歌
知
帝
力
,
纵
饮
见
天
真
。
綵
笔
风
云
老
,
青
樽
日
月
新
。
诗
惊
啖
蔗
客
,
酒
让
采
薇
人
。
即
使
妨
幽
事
,
何
须
傍
隐
沦
。
抒情
夏日
赞美
酒文化
自然景观
隐居生活
译文
尽情歌唱,表达出皇帝的恩德力量;纵情饮酒,展现出天真自然的情态。
彩笔描绘出风云变幻的景象,青色的酒杯中盛满新的日月(象征着时间的流转)。
诗歌惊动了品尝甘蔗的客人,酒香使采薇(一种野菜)的人也甘愿让位。
即使(这首诗)妨碍了隐居的生活,又何须躲避尘世,隐居山林呢?
赏析
这首诗《夏日东村卧病(其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放歌知帝力,纵饮见天真”开篇,展现出诗人面对疾病时的豁达与乐观态度。诗人以“綵笔风云老,青樽日月新”描绘出自己虽年岁渐长,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依旧如初,如同新日月般充满活力。接下来,“诗惊啖蔗客,酒让采薇人”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自己比作品尝甘蔗的客人,被诗歌的美妙所震撼;又以“酒让采薇人”自比,表达了自己在饮酒时的节制与谦逊,如同古代隐士采薇而食一般。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也体现了他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最后,“即使妨幽事,何须傍隐沦”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明即使疾病困扰,也不必过分沉溺于隐居避世的生活,而是应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
李攀龙
1426首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您喜欢
临清柳枝词三首(其三)
明·董谷
行行檐树碧阴森,绿户朱帘粉堵深。睡起日高无一事,紫囊惟费买花金。
望秦川/南歌子(其三)
宋·程垓
翠黛随妆浅,铢衣称体香。好风偏与十分凉。却扇含情独自、绕池塘。碧藕丝丝嫩,红榴叶叶双。牵丝摘叶为谁忙。情到厌厌拼醉、又何妨。
戏和文潜谢穆父松扇
宋·黄庭坚
猩毛束笔鱼网纸,松柎织扇清相似。动摇怀袖风雨来,想见僧前落松子。张侯哦诗松韵寒,六月火云蒸肉山。持赠小君聊一笑,不须射雉彀黄间。
山居为柯定安
明·李本
四百青山障俗氛,数家鸡犬自相闻。茆檐低碍岩前石,木榻高栖雨后云。晚径樵归凭鹿引,秋林果熟与猿分。从来懒入桃源市,自酿松花日半醺。
三级泉
宋·白玉蟾
缘溪深入桃花坞,紫霞隐隐幽禽语。九层峭壁刬春空,三级鸣泉飞暮雨。落日衔山红影湿,冷云抱石苍崖古。激回涧底散冰花,喷上松梢雪飘缕。点点溅湿嫦娥衣,潭潭下有扶桑府。朝来似展朝.....
访黄公绍隐居
明·区大相
久抛簪绂谢人群,独闭藤萝注古文。桂发秋山多偃蹇,兰生春谷本清芬。双童竹下扶迎客,短榻花间卧看云。近日称诗遍城市,风流终愧不如君。
浪淘沙
清·张景祁
映水赤阑斜。且泊轻槎。万荷风定敛朝霞。潭影空明亭四面,凉侵窗纱。玉宇占高华。濠濮谁誇。何如一舸共浮家。得似鸳鸯无别恨,醉月眠花。
草堂杂兴十首(其六)
明·董纪
我亦西郊有草堂,绿阴门巷麦风凉。缲车索索鸣中廇,烟火依依接近疆。溪女缬裙提瓮汲,邻翁挟俎隔田穰。熙熙实有先民乐,不比桃源事渺茫。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