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边塞
写景
动物咏史
战争

译文

胡鹰的雄姿多么强劲,北风刮得多么凛冽。
在辽阔的北方,士兵和马匹都在此地集结,大家共饮斗酒,以示同袍之谊。
在严冬的压迫下,四野一片荒凉,大军出动,猎猎旌旗指向临洮。
山谷中回荡着石击声,烈火在平地蔓延。
边疆的声响在半夜响起,杀气腾腾,常常让人感到寒意。
阴云笼罩着战场,白日也显得惨淡无光。
草地枯黄,牛羊消瘦,大雪纷飞,狐鼠猖狂。
远望交河,只见冰层层叠叠,遥远无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北方边疆的壮阔景象与紧张氛围,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军事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边防战士的英勇与坚韧。首句“胡鹰一何劲,北风一何高”以鹰喻人,鹰的矫健与北风的凛冽并置,营造出一种豪迈而又肃杀的气氛。接着,“朔方士马地,斗酒命同袍”则直接点明了边疆战士的生活状态,他们以酒为伴,共同面对艰苦的环境与挑战,体现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穷冬蹙四野,大猎出临洮”描述了冬季边疆的广袤与寒冷,以及大规模狩猎的场景,既展示了自然界的严酷,也暗示了边防战士的日常训练与备战。接下来的“荡石响深谷,烈火走平皋”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斗场面的激烈与壮观,石头被震得回响山谷,火焰在广阔的平地上蔓延,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边声中夜起,杀气常萧萧”进一步渲染了夜晚边疆的寂静与紧张,边声(即边境的声响)在夜色中响起,杀气弥漫,营造出一种令人不安的氛围。而“积阴生战场,白日惨不消”则将战场的阴冷与惨淡描绘得淋漓尽致,即使在白天,战场上的阴郁与悲凉也无法散去。最后,“草枯牛羊瘦,雪盛狐鼠骄”通过自然界的变迁,侧面反映了边疆生活的艰难与残酷,草木凋零,牛羊瘦弱,狐狸与老鼠却因食物丰富而显得更加猖獗,这种对比更凸显了边防战士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引领望交河,层冰正迢迢”以战士的目光投向远方的交河,只见层层冰封,表达了对远方战事的关切与担忧,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的渴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与坚韧,以及他们面对自然与战争的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无畏精神。

李攀龙

1426首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您喜欢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其一)
唐·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钱清夜渡
宋·陆游
轻舟夜绝江,天阔星磊磊。地势下东南,壮哉水所汇。月出半天赤,转盼离巨海。清晖流玉宇,草木尽光彩。男子志功名,徒死不容悔。坐思黄河上,横戈被重铠。晚途虽益困,此志顾常在。一.....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送韦处士归省朔方
唐·赵嘏
映柳见行色,故山当落晖。青云知己殁,白首一身归。满袖萧关雨,连沙塞雁飞。到家翻有喜,借取老莱衣。
满江红·东阿道中
明·俞彦
荏苒征途,马首外、黄埃飞灭。渐初夏、麦寒西陇,草熏南陌。平楚澹烟迷云鹜,乱山落照闻啼鴂。只玉骢、飘泊未归来,心慵怯。名与利,多生劫。劳和恨,他生业。怕镜中不似、去家时节。.....
念奴娇(其九)题席次文出猎图和梅村韵
明末清初·尤侗
是何年少,向长城饮马、沙场结客。台上呼鹰垆下醉,尚弄数行题墨。投笔归来,东山射虎,大羽犹能没。画图留取,黄云万里秋色。我亦蛮府参军,短衣长剑,喜逐将军猎。回首卢龙成旧梦,.....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
唐·张说
离亭拂御沟,别曲舞船楼。诏饯朝廷牧,符分海县忧。股肱还入郡,父母更临州。扇逐仁风传,车随霖雨流。恩光水上溢,荣色柳间浮。预待群方最,三公不远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