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

(

)

使
送别
山水
抒情
赞美
秋色
地点
湖广
情感
怜惜

译文

1、我揽辔在江湖中行走万里,一片清净,使君在三楚地区早有盛名。
2、阳春白雪的乐调不一般,明亮的月光可与十五座城相媲美其价值。
3、行省里的大臣们推崇掌管宪法的官员,中原地区多事之际,人们热议战争之事。
4、遥想佐吏们沉醉在秋色之中,他们的情感并不浅薄,就如同南楼上的庾亮一样深情。

赏析

此诗《送俞按察之湖广(其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对俞按察即将前往湖广的描绘与祝愿,展现了深厚的情谊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首句“揽辔江湖万里清”,以“揽辔”形象地描绘了俞按察即将踏上旅途的情景,同时“万里清”则赋予了旅途一种广阔而清新的意境,预示着俞按察此行将是一次充满希望与光明的旅程。“使君三楚旧知名”一句,既点出了俞按察的身份与过往的名声,也暗示了他此次前往湖广将受到当地民众的尊敬与期待。“阳春不是寻常调,明月堪偿十五城”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俞按察的才华与品德比作阳春之调和明月之光,不仅赞美了他的个人魅力,也表达了对他治理地方、造福百姓的美好期许。“行省重臣推掌宪,中原多事盛谈兵”两句,既赞扬了俞按察在政务上的才能与地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局势的动荡与军事活动的频繁,预示了俞按察此行面临的挑战与责任。最后,“遥怜佐吏耽秋色,不浅南楼庾亮情”两句,通过想象俞按察在湖广的日常生活,表达了对他的深切关怀与祝福。这里引用了庾亮在南楼赏月的故事,寓意俞按察不仅能在政务上有所作为,也能在自然美景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享受生活的美好。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与丰富的意象,不仅展现了对俞按察个人品质的赞美,也寄托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体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人文关怀。

李攀龙

1426首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猜您喜欢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宋·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题苏虞叟岩壑隐居
宋·陆游
苏子飘然古胜流,平生高兴在沧洲。千岩万壑旧卜筑,一马二僮时出游。香断钟残僧阁晚,鲸吞鼍作海山秋。极知处处多奇语,肯草吴笺寄我不。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