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韵
和
成
道
人
山
中
即
事
二
首
(
其
二
)
沙
白
澄
江
江
上
山
,
带
青
百
里
染
层
峦
。
欲
寻
丘
壑
何
当
往
,
拟
挂
尘
冠
不
复
弹
。
邂
逅
三
春
还
径
去
,
轩
渠
一
笑
有
馀
欢
。
郢
人
妙
质
应
犹
在
,
政
尔
挥
斤
斲
鼻
端
。
写景
山水
抒情
春天
怀古
赞美
山水田园
邂逅
译文
澄澈的江面上,白沙铺地,而江畔的山上,绿色的景色一直延伸至远方的山峰。
想要寻找幽静的山谷,何时能前往?我计划放下尘世的烦恼,不再被世俗所束缚。
在春日里偶然相遇之后,我将径直离去。我给予世界一个欢笑,余下的快乐依旧。
那位能歌善舞的郢人,他的美妙才华仍然存在。他甚至可以挥舞巨斧,去处理细微的事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山林景象。首句“沙白澄江江上山”,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澈江水与远处青山相映成趣的画面,白沙滩与碧绿江水的对比,以及江边山峦的轮廓,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自然美。接着,“带青百里染层峦”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视线延伸至百里的山峦,仿佛整个山脉都被青色所覆盖,渲染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里运用了“染”字,生动地表现了山峦被青色覆盖的情景,给人以视觉上的丰富感受。“欲寻丘壑何当往,拟挂尘冠不复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人似乎在说,虽然心中渴望远离尘世的喧嚣,回归自然的怀抱,但现实的束缚却让他难以实现这一愿望。这里的“尘冠”象征着世俗的名利和束缚,诗人通过“不复弹”表达了一种放弃世俗追求,寻求心灵自由的决心。“邂逅三春还径去,轩渠一笑有馀欢”则描绘了诗人偶然间在春天的山林中漫步,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愉悦情景。这里的“邂逅”不仅指偶遇,更蕴含了与自然相遇时的惊喜与欢愉。“轩渠一笑”则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欢畅与满足,即使是一笑,也足以让人心满意足。最后,“郢人妙质应犹在,政尔挥斤斲鼻端”引用了楚国郢人的故事,比喻高超的艺术才能或技艺仍然存在。这里巧妙地将艺术创作与自然美景联系起来,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艺术创作的敬仰。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艺术的追求,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和哲学思考。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山居即事
明·刘宗周
病躯三月裌衣寒,高卧袁安带雪看。春到落花风细细,晓披仙药露漫漫。穷探幽胜凭藜杖,自数行藏付鹖冠。吾道只今输陋巷,息肩应指白云端。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南阳春日十首(其一)
宋·陈舜俞
城头古木未知春,官柳柔条日日新。门巷旋开沽酒市,郊原便有踏青人。风烟乍入禽初好,网罟犹多雉肯驯。拟为芳时对樽斝,愧无心事乐天均。
小山之南作曲栏石磴缭绕如栈道戏作二篇(其二)
宋·陆游
吏退庭空剩得闲,一窗如在翠微间。半崖萦栈游秦路,叠嶂生云入剡山。真有岩居临绝壑,但无渔艇系寒湾。跻攀自苦君休笑,寸步何曾不险艰。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除夕作
明·严嵩
杯湛灯明深客堂,促阴浮迹笑尘忙。病来渐觉形容老,静后浑于岁月忘。星斗逼檐知夜永,垄畦融雪丨年康。朝衣细整听钟漏,正想氤氲汉殿香。
杂曲歌辞·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