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酉
中
秋
秋
空
云
散
碧
霄
澄
,
万
里
江
山
倚
太
清
。
此
夜
月
高
人
尽
赏
,
谁
家
香
冷
梦
初
成
。
光
辉
不
作
悲
欢
色
,
今
昔
偏
从
寒
照
生
。
惟
有
雁
翎
斜
度
急
,
一
行
倒
影
入
河
明
。
秋景
写月
咏中秋
写鸟
写河
写景
译文
秋天的天空云彩散去,碧空如洗,万里江山显得更加清晰壮丽。
这个夜晚月亮高悬,人们都在欣赏它的美丽,谁家的香味淡了,梦刚刚形成。
光辉不带有悲喜的色彩,而今昔的时光却从寒冷的照耀中流逝。
只有大雁的羽毛斜着飞过,它们的倒影一行行映入明澈的河流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壮丽景象,以秋空、云散、碧霄、万里江山、月高、香冷、雁翎等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首句“秋空云散碧霄澄”,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天空清澈、云朵散去的画面,碧蓝的天空显得格外宁静与纯净。接着,“万里江山倚太清”一句,将目光从天空转向大地,描绘出辽阔的江山依傍着浩瀚的宇宙,给人一种广阔无垠的感觉。“此夜月高人尽赏,谁家香冷梦初成”两句,将焦点转至中秋之夜的月亮,强调了人们在这一特殊时刻对月亮的欣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某些人可能在梦中初醒,感受到了一丝凉意。这里通过对比“赏月”与“梦初成”的情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与美好瞬间的感慨。“光辉不作悲欢色,今昔偏从寒照生”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月光本身并不带有悲喜的情感色彩,但人们面对它时,却能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情绪。这里的“寒照”不仅指自然界的寒冷,也暗喻了人生的冷暖与世态炎凉。最后,“惟有雁翎斜度急,一行倒影入河明”以雁群为引子,描绘了它们在空中急促飞行的场景,其倒影映入河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视觉效果,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匆匆。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中秋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境界。
猜您喜欢
即事
清·爱新觉罗·弘历
崇邱倚杵玉绳低,开锦风前百鸟啼。山体静存云幻动,马头东向雾迷西。溶溶澹带晨蟾影,??幽寻野鹿蹊。讵为盘游恣从兽,诘戎深意此中稽。
中秋西桥饮酒和卢申之韵
宋·赵肃远
翠蘋风起落残红,秋月正圆秋气中。但怪肩吾轮桂长,未容文举酒樽空。帆归南浦潮回北,人散西桥斗转东。乌鹊高飞惊远目,误疑天际有来鸿。
庚戌秋分
宋·韩琦
淅淅风清叶未凋,秋分残景自萧条。禾头无耳时微旱,蚊嘴生花毒渐消。钱迸嫩苔陈阁静,字横宾雁楚天遥。西园宴集偏宜夜,坐看圆蟾过丽谯。
夜景
唐·韦庄
满庭松桂雨馀天,宋玉秋声韵蜀弦。乌兔不知多事世,星辰长似太平年。谁家一笛吹残暑,何处双砧捣暮烟。欲把伤心问明月,素娥无语泪娟娟。
宋州月夜感怀
唐·储嗣宗
雁池衰草露沾衣,河水东流万事微。寂寞青陵台上月,秋风满树鹊南飞。
题江村风雨图
元末明初·刘基
日落千山风雨来,野昏林赤鸟飞回。风吹烟雾连天起,雨送雷霆入地回。龙母鲛绡云半湿,巫娥贝阙夜深开。暮寒燕子归华屋,愁绝馀花委碧苔。
呈鲁伯瞻
宋·华岳
信断无青鸟,盟寒有白鸥。闷和诗作首,愁听□□□。水滴莲花晓,山空桂子秋。功名有期会,教□□□□。
项山人季舆过访赋赠二首(其一)
明·胡应麟
柴门朝雨霁,鸟鹊噪檐牙。车马何方客,新来自永嘉。去偕沧海月,归指赤城霞。迟汝秋风夕,同扳桂树华。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