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
宗
山
籁
一
百
四
首
(
其
四
十
五
)
山
鸡
半
夜
鸣
,
月
落
溪
云
生
。
坐
久
悬
灯
暗
,
门
开
宿
鸟
惊
。
何
人
于
此
得
,
独
自
绕
檐
行
。
三
十
年
前
后
,
松
涛
一
样
声
。
写景
动物
情感
秋节
独处
怀古
松涛
山水
夜晚
月亮
译文
半夜里山鸡鸣叫,月亮落下,溪水边的云气升腾。
坐得久了,灯笼变得昏暗;门一打开,宿鸟被惊扰飞走。
不知是谁在这里留下痕迹,我独自一人沿着屋檐行走。
三十年过去,这里的声音如同松涛一样经久不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夜晚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独特的自然之声与氛围。首句“山鸡半夜鸣”,以山鸡的啼叫作为夜晚的开始,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活动。接着,“月落溪云生”一句,将画面拉远,月亮落下,溪边升起云雾,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夜景,同时也为后续的寂静铺垫了背景。“坐久悬灯暗,门开宿鸟惊”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感。长时间坐着,直到悬灯渐暗,暗示了时间的漫长与等待的孤独。当门被打开时,惊起了栖息的鸟儿,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反衬出周围环境的寂静。“何人于此得,独自绕檐行”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独特体验的感慨。在这样的夜晚,只有诗人一人,沿着屋檐漫步,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自由,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最后,“三十年前后,松涛一样声”一句,将时间的跨度与自然的声音联系起来,暗示了岁月的流转与不变的自然之音。三十年前后的松涛声,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永恒,给人以深深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夜晚山中的宁静与孤独,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富有诗意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与思考。
猜您喜欢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续感秋(其三)
清·童凤诏
翛然门巷昼常关,抱影空庐独往还。鹤唳三秋声转警,豹藏七日色逾斑。江山平远尘氛外,云雨荒唐朝暮间。闻道微霜初度处,蓼花芦叶落溪湾。
夏初临·平山堂看龙舟
清·阮恩滦
高阁凌霄,长坂掣练,正逢竞渡芳游。遥指旌旗,回旋三两龙舟。满湖烟景齐收。沸笙歌、乱逐中流。锦波荡桨,春雷叠鼓,作势昂头。当年阑槛,种柳依依,醉翁陈迹,鸿雪空留。青山无恙,.....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宋·苏轼
乱山环合水侵门,身在淮南尽处村。五亩渐成终老计,九重新扫旧巢痕。岂惟见惯沙鸥熟,已觉来多钓石温。长与东风约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
江行杂咏(其一)
清·邓汉仪
江州解缆客途长,三日西风逼建康。试问谁人镇姑孰,青山牛渚满斜阳。
春日赴独石口作
清·狄觐光
沙卷黄云赴朔边,冰开已过好春天。地犹残雪空三月,人与落花又一年。村户旧巢迟燕到,关山新草尽驼眠。入都多少间儿女,指点风光笑欲颠。
次仁甫韵
金·郝俣
渺渺横烟渚,凄凄挂月村。酒非邻舍取,诗复故人论。世态乌栖屋,生涯雀在门。西山却多思,松雪动吟魂。
题赵魏公幼舆丘壑图二首(其二)
元·宇文公谅
小斋松雪对青山,波上閒鸥自往还。文采风流今不见,空馀粉墨落人间。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