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缕
曲
·
吊
四
川
邹
容
墓
真
个
奇
男
子
。
恁
青
年
、
一
身
是
胆
,
首
先
从
事
。
振
笔
倡
言
拍
满
族
,
罗
列
八
旗
丑
史
。
更
痛
告
、
淫
威
专
制
。
章
氏
株
连
缘
作
序
,
著
书
人
、
坐
罪
寻
欧
例
。
三
字
狱
,
折
磨
死
。
扬
州
十
日
遭
屠
记
。
更
难
堪
、
屠
疁
三
次
,
全
城
紧
闭
。
足
引
汉
民
心
愤
激
,
革
命
昌
言
起
义
。
造
中
国
、
共
和
时
世
。
烈
士
身
家
拚
一
掷
,
吊
英
灵
、
遗
墓
华
泾
里
。
哀
宿
草
,
凄
何
底
。
悼亡
历史怀古
战争
译文
真的是个了不起的男子汉。那年轻人,浑身是胆,首先站出来做事情。
他拿起笔来痛斥满族人,列举了满族人的种种丑恶历史。
他还激烈地揭露了淫威和专制的恶行。
章某因作序而受到牵连被治罪,他著的书因与旧有法规相抵触而引发了欧打事件。
清朝的“三字狱”中,他备受折磨而死。扬州遭受十日屠杀的惨痛记忆仍然历历在目。
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这样的屠杀发生了三次,全城都紧闭着门扉。
这使得汉族人民心怀愤慨,他们高举革命的旗帜进行起义。
最终,他们创造了中国的共和时代。
烈士们为了理想和家庭不惜付出一切,我们在华泾里吊唁他们的英灵。
他们的墓草哀戚,这种哀伤究竟要延续到何时呢?
赏析
这首《金缕曲·吊四川邹容墓》是邹韬所作,其内容情感激昂,表达了对邹容烈士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邹容作为一位真正的奇男子,年轻时便以一身胆识投身于事业之中,振笔疾书,倡导言论,揭露满族统治下的八旗制度之丑恶,痛斥其淫威专制。他的著作因《序》而牵涉到章氏株连事件,导致他坐罪并遭受欧例的折磨,最终在“三字狱”中被折磨致死。诗中提到的“扬州十日”,指的是清朝末年扬州城遭受屠杀的惨剧,而“屠疁三次”则可能是指对某个地区或群体的连续暴力行为。这些历史事件引发了汉民的极大愤慨,邹容的革命思想和起义主张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预示着中国将进入共和时代。烈士们为了理想与国家的未来,不惜一切代价,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诗的结尾部分表达了对邹容烈士及其英灵的哀悼之情,指出其墓地位于华泾里,哀叹其墓草凄凉,情感深沉而悲壮。整首词通过强烈的语言和情感表达,展现了邹韬对邹容烈士的崇高敬意和对那段历史的深刻反思。
猜您喜欢
夏夜与季平萧氏台听涛,追话旧事作
清·丘逢甲
大海惊涛似昔时,高台同听不胜悲。五年乡泪愁中制,半夜军声梦里驰。铁弩何时开越国?素车终古走灵胥。如闻鹿耳鲲身畔,毅魄三更哭义旗。
述怀一首
唐·杜甫
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今夏草木长,脱身得西走。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朝廷慜生还,亲故伤老丑。涕泪授拾遗,流离主恩厚。柴门虽得去,未忍即开口。寄书问三川,不知家在否。比.....
刘文成公祠
清·周龙藻
自昔生名世,经纶草昧长。真人起鱼服,志士应鹰扬。厄运纷蒙古,先声振建康。天心悬去就,人事决兴亡。尚忆参戎略,方期靖寇攘。为言偏龃龉,戮力竟披猖。乍叹宜孙败,兼悲察罕戕。鲸.....
饮马长城窟行
唐·王翰
长安少年无远图,一生惟羡执金吾。麒麟前殿拜天子,走马西击长城胡。胡沙猎猎吹人面,汉虏相逢不相见。遥闻鼙鼓动地来,传道单于夜犹战。此时顾恩宁顾身,为君一行摧万人。壮士挥戈回.....
倭犯钟司徒墓雷震遁去
明·林士元
既归三尺乐斯堂,况有金函玉匣藏。谁谓盖棺占定事,犹遗赫怒庇重冈。丹忱贯石茔俱古,赤电明心山亦苍。千载智愚都幻化,到来贤哲自洋洋。
薤露
魏晋·曹操
惟汉二十世,所任诚不良。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
赠辽左故人三首(其一)
明末清初·吴伟业
诏书切责罢三公,千里驱车向大东。曾募流移耕塞下,岂迁豪杰实关中?桑麻亭障行人断,松杏山河战骨空。此去累臣闻鬼哭,可无杯酒酹西风!
血迹碑二首(其二)
清末近现代初·徐搢珊
忆自燕师到此来,全诛十族令人哀。当年血迹今犹在,此石诚为有幸哉。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