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写景抒情
赞美咏物
咏梅
春天主题
抒情
佳节赞美
励志情感

译文

先生的笔势如同风雷之势,春天的色彩首先从他的笔下焕发回来。
却嘲笑那些粗俗的官员只知道漫无目的地给予,望着林中的景色止住了口渴,却连梅子的滋味也没有。

赏析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孝祥所作,名为《枢密端明先生宠分新茶将以丽句穆然清风久矣不作感叹之馀辄敢属和(其二)》。诗中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枢密端明先生赠予新茶的情景,并通过对比粗官的无能与先生的才华,表达了对先生才情的赞赏。首句“先生笔势挟风雷”,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枢密端明先生书法的气势磅礴,如同风雷激荡,展现出先生非凡的艺术才华和精神力量。次句“春色先从笔底回”,进一步强调了先生作品的魅力,仿佛能将春天的气息带入读者的心中,暗示先生的作品具有唤醒生命、带来生机的力量。第三句“却笑粗官成漫与”,通过对比,讽刺了那些平庸无能的官员,他们虽有职位,却无法像先生那样创造出有价值的作品或影响。最后一句“望林止渴竟无梅”,则以自然景象为喻,表达了对先生才华的渴望和赞美,同时也暗含了对当前社会缺乏真正才华和贡献的批评。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枢密端明先生艺术成就的赞美,以及对粗官无能的讽刺,展现了诗人对才华与贡献的重视,以及对社会现状的反思。

张孝祥

639首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