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鸿
怀古
抒情
秋天的词
写雨的词
写志的词
写山水的词
写情感的词
山水田园

译文

一叶扁舟乘风而行,我带着一壶酒洒向江面,兴致勃勃地向东游去。
心中满腔孤愤,想要一吐为快,我的豪情壮志如秋日般壮阔。
我带着浩荡的诗篇和锦囊妙计,从容地筹划着军中策略。
回想起那时与我在船上谈笑风生的桥下取履的仙翁。
古代的先贤们以济世安民为己任,偶尔也会追求功名,但他们的事业成功并不是为了个人的封赏留名。
更何况我蒙受君恩深重,想要报答却无由头。
我常常望向东南方向,那里的气运旺盛,而西北的浮云又算得了什么呢?
万里之外的孤鸿声声催人泪下,我不禁回首遥望,思念那富饶的中原大地。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诗人豪情壮志和对友情深厚的怀念之作。首句“一舸凌风”描绘出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斗酒酹江”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尽情享乐,释放自己心中的豪情。接着,“翩然乘兴东游”表明诗人随兴而至,无拘无束地旅行。“欲吐平生孤愤”显示了诗人内心的不满与抱怨,而“壮气横秋”则展现了一种青春英勇、不服输的态度。下文“浩荡锦囊诗卷,从容玉帐兵筹”描绘出诗人博学多才,既擅长文学又精通军事谋略。“有当时桥下,取履仙翁,谈笑同舟”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轻松愉快的交流。接下来,“先贤济世,偶耳功名,事成岂为封留”反映出诗人不仅追求个人功业,更希望能够有所作为、利于社会。“何况我、君恩深重,欲报无由”表达了对朋友深情厚谊的感激之情以及想要回报却又不知如何是好的困惑。最后,“长望东南气王,从教西北云浮。断鸿万里,不堪回首,赤县神州”则是诗人心中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留恋。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抒发胸臆以及表达对朋友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深沉复杂的内心世界。

张孝祥

639首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