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
三
塔
寺
(
其
二
)
层
峦
叠
嶂
几
重
重
,
万
顷
烟
波
浩
渺
中
。
钓
艇
未
归
饶
夕
照
,
耳
边
芦
苇
战
寒
风
。
写景
地点
山水
秋景
寒风
渔家
钓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宁静的山水画卷。首句“层峦叠嶂几重重”以层层叠叠的山峦起笔,展现出山脉的雄伟与连绵不绝,仿佛大自然的屏障,层层堆砌,营造出一种深远的空间感。接着,“万顷烟波浩渺中”将视线从山峦转向广阔的水面,万顷烟波在浩渺的视野中荡漾,水天一色,烟雾缭绕,给人一种广阔无垠、深邃莫测的感觉。这样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辽阔与深沉。“钓艇未归饶夕照”一句,画面转为静谧而富有生活气息。夕阳西下,余晖洒满水面,一艘垂钓的小船还未归来,静静地停泊在岸边。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通过“未归”的钓艇和“饶”字(意为丰富、充满),巧妙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耳边芦苇战寒风”以听觉的角度收尾,芦苇在寒风中摇曳,发出沙沙的声音,既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与萧瑟,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和自然界的生生不息。这一句通过声音的描写,使整个画面更加立体,增强了读者的沉浸感。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构建了一个既壮丽又宁静的山水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内心世界的投射。
张孝祥
639首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猜您喜欢
念昔游三首(其二)
唐·杜牧
云门寺外逢猛雨,林黑山高雨脚长。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㩳㩳羽林枪。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句
唐·李嘉祐
巴峡猿声催客泪,铜梁山翠入江楼。千峰鸟路含梅雨,五月蝉声送麦秋。
送韩湘赴江西从事
唐·姚合
年少登科客,从军诏命新。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细雨湘城暮,微风楚水春。浔阳应足雁,梦泽岂无尘。猿叫来山顶,潮痕在树身。从容多暇日,佳句寄须频。
秋浦歌十七首(其六)
唐·李白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山川如剡县,风日似长沙。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题程世洪栖云楼
明·孙一元
楼上閒云万顷漫,爱云长日倚阑干。岩花半落岚光重,木叶乱鸣江雨寒。野老自甘泉石味,儿童时进蕨薇盘。閒来更觉青山好,湘簟疏帘静里看。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