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西
写景抒情
春景写意
西湖赞颂
自然风光
山水
春日
借物抒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张孝祥在西湖边的可赋轩中,面对烂漫春光与修竹,寻求心灵洗涤的场景。诗中的“风光猎猎上乌巾”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春风拂面、乌巾随风飘动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不那西湖烂熳春”则直接点明了西湖春天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之情。“借我绳床对脩竹”一句,不仅描绘了诗人与修竹相对而坐的情景,也暗示了诗人希望远离尘世喧嚣,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为君一洗软红尘”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这次与自然的亲近,洗净心灵上的尘埃,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自由。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精神高洁的审美情趣。

张孝祥

639首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猜您喜欢

丰乐亭次少司成郭价夫先生韵
明·陈达
年去民多疚,于今岁甫登。乘时开胜境,扫榻待良朋。远屿烟光杳,长空浩气凌。追游应有记,薄劣愧无能。
题鹤林寺僧舍
唐·李涉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集红酣亭同凌骏甫闵园客赋
明·倪元璐
不衫不履草亭台,随意溪声随意苔。花气淡都如谷水,雨珠肥不过青梅。多安炉火深僧定,故诡诗题钝客才。集似西园人更雅,好将景物细图来。
代吴景年次韵净慈寺主僧頔上人二首(其二)
宋·陈著
远公陶陆成千古,谁复相从过虎溪。西隐老师虽有约,北山俗驾似难齐。诗来日午双瞳醒,句出天心万象低。时课家僮修茗供,松风清处坐分题。
赠陈仲醇徵君东佘山居诗三十首(其十八)
明·董其昌
瑶草金光向此探,我来风日正清酣。夷门布席恒虚左,栗里悬窗故倚南。竟有声名输第五,耻将禅草说登三。可知嘉遁能终吉,龟筴何劳季主参。
听琴(其三)
宋·白玉蟾
声出五音表,弹超十指中。鸟啼花落处,曲罢对春风。
大年三月书来许访敝庐继闻阻雨已归近闻复有来意以诗温之
宋·刘子翚
画沙笔妙言犹在,折角巾攲兴已穷。不见此豪春色晚,至今遗恨雨声中。词华端是补天手,谑浪故存高世风。闻欲寻盟石峰下,人生能费几枝筇。
春日山居即事十首(其九)
明·郭之奇
潇然大宇内,孤认海为家。烂熳悲身世,劳生谁作涯。惟有清夜息,远发赤城霞。影滞神终往,披肝揽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