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钦
夫
喜
雨
佛
刹
起
香
云
,
高
低
一
雨
均
。
使
君
心
未
已
,
阁
老
句
还
新
。
喜
入
村
乡
乐
,
凉
生
瓮
盎
春
。
莫
嫌
知
稼
穑
,
我
是
种
田
人
。
写景
田园
写雨
抒情
喜庆
赞美
春景
情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一场均匀普降的甘霖中,佛寺升起的香云与雨水交织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氛围。诗人通过“佛刹起香云”这一句,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宗教信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接着,“高低一雨均”则强调了这场雨的普遍性和公平性,无论是高处还是低处,都得到了雨水的滋润,寓意着公正与和谐。这种对自然现象的赞美,也暗含了对社会公平的向往。“使君心未已,阁老句还新”两句,运用了典故,以“使君”和“阁老”来指代官员,表达了对官员们积极作为、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的赞扬。同时,这里的“句还新”也暗示了文采的创新与进步,体现了对文化发展的重视。“喜入村乡乐,凉生瓮盎春”描绘了雨后乡村的欢乐场景,以及酒瓮中散发出的春意,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反映了人们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这里的“喜”和“乐”不仅限于物质层面的满足,更包含了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感。最后,“莫嫌知稼穑,我是种田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尊重劳动、珍惜食物的价值观。这句话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农耕的艰辛,以及食物来源的不易,体现了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尊重。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善以及对社会和谐的向往,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张孝祥
639首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秘书省正字。历任秘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汉族,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猜您喜欢
对雪
唐·许浑
飞舞北风凉,玉人歌玉堂。帘帷增曙色,珠翠发寒光。柳重絮微湿,梅繁花未香。兹辰贺丰岁,箫鼓宴梁王。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奉赠李八丈判官
唐·杜甫
我丈时英特,宗枝神尧后。珊瑚市则无,騄骥人得有。早年见标格,秀气冲星斗。事业富清机,官曹正独守。顷来树嘉政,皆已传众口。艰难体贵安,冗长吾敢取。区区犹历试,炯炯更持久。讨.....
寄余德甫
明·欧大任
十载弹冠答圣朝,短衣今自傍渔樵。诗名不借青云大,交态谁疑白眼骄。病免风尘犹澒洞,居閒宾客未萧条。匡山只隔南禺路,醉把梅花上铁桥。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白梅诗(其一)
清·释敬安
了与人境绝,寒山也自荣。孤烟淡将夕,微月照还明。空际若无影,香中如有情。素心正宜此,聊用慰平生。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三月乙巳来赋盐万岁乡且蒐狝匿赋之家晏饭此舍遂留宿是日大风自采菊苗荐汤饼二首(其二)
宋·黄庭坚
幽丛秀色可揽撷,煮饼菊苗深注汤。饮冰食檗浪自古,摩挲满怀春草香。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