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四
娱
斋
(
其
三
)
细
细
清
风
染
绿
槐
,
丝
丝
疏
雨
洗
黄
梅
。
山
围
楼
阁
周
遭
碧
,
花
绕
阑
干
次
弟
开
。
日
落
青
天
见
萤
火
,
云
归
沧
海
听
蚊
雷
。
知
音
不
是
王
夫
子
,
谁
为
陶
潜
送
酒
来
。
写景
夏景
写风
山
水
日暮景色
借景抒情
译文
微风轻轻吹过,染绿了槐树,细雨绵绵,洗尽了黄梅的芬芳。
山峦环绕着楼阁,四周碧绿一片,花丛围绕着栏杆,依次绽放。
太阳落山后,青天可见点点萤火,云朵归入沧海,仿佛能听到蚊虫的雷鸣声。
知己之人并不是指那位王夫子,那又是谁为陶潜送酒来呢?
赏析
这首元代耶律铸的《题四娱斋(其三)》描绘了一幅清新雅致的夏日景象。首句“细细清风染绿槐”写出了微风轻拂,使槐树叶子更显翠绿,展现了初夏的气息。接着,“丝丝疏雨洗黄梅”则描绘了小雨滋润黄梅,为其增添了几分湿润和生机。“山围楼阁周遭碧”描绘了山水环绕的居所,四周皆是碧绿的景色,显得宁静而开阔。而“花绕阑干次弟开”则进一步描绘了花朵盛开,依序开放,增添了生活的色彩与活力。下联“日落青天见萤火,云归沧海听蚊雷”通过日落时分萤火虫的闪烁和夜晚海面似雷鸣的蚊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夜晚氛围。最后两句“知音不是王夫子,谁为陶潜送酒来”,诗人感慨知音难觅,暗示自己期待能有如王夫子般懂自己的人前来共赏美景,或是像陶渊明那样能欣赏田园生活的知己为他送酒。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展现出元代文人士大夫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渴望。
猜您喜欢
琅琊山六题(其三)石屏路
宋·欧阳修
石屏自倚浮云外,石路久无人迹行。我来携酒醉其下,卧看千峰秋月明。
野望
唐·杜甫
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风日始凄凄。山连越巂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射洪春酒寒仍绿,目极伤神谁为携。
次韵闻复湖上秋日六言(其六)
宋·释道潜
草蔓行将溃茂,菊英稍稍敷金。南浦愁窥去燕,海山莽苍云深。
与齐贞吉家德公伯含卧衡饮祖家园水亭以心远地自偏为韵
清·李澄中
京洛多缁尘,一水忽无地。云构俯澄澜,助我濠濮意。微风散沦漪,修鳞跃荷芰。安得木兰舟,陶然成独醉。倚槛望西山,夕阳落空翠。
春日郊行(其三)
宋·释绍嵩
芳草斜铺翡翠茵,旧游如梦苦伤神。寒山带郭穿松路,柳絮梨花寂寂春。
酬陈明府舟中见赠
唐·灵一
长溪通夜静,素舸与人闲。月影沈秋水,风声落暮山。稻花千顷外,莲叶两河间。陶令多真意,相思一解颜。
彭泽
清末近现代初·缪荃孙
千万峰围斗大城,遗踪何处访渊明?愁无白酒倾杯酌,尚有黄花绕径生。山指双姑摇黛影,江流九派走涛声。一家一缕炊痕白,衬出云閒夕照晴。
光风霁月观鸬鹚聚滩下搜猎慈惨已而坐岁寒见盆池中鱼浮沉自得
宋·钱时
出没云根上下浮,蘸蒲清溜十分幽。前滩乌鬼能撩乱,争似盘鱼得自由。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