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
和
尚
庵
赏
白
莲
冰
雪
肌
肤
出
淤
泥
,
伶
俜
寒
影
照
涟
漪
。
晓
风
浮
冷
梦
初
醒
,
夜
月
婵
娟
清
更
宜
。
未
要
露
浓
垂
别
泪
,
先
看
水
滑
洗
凝
脂
。
陶
诗
近
体
惊
儿
女
,
大
笑
庐
山
远
法
师
。
写花
山水
抒情
咏物
冬天的词
赞颂
读感悟
译文
译文:像冰雪般的肌肤从污泥中显露出来,孤独的寒影映照在涟漪的水面上。
译文:清晨的风带着冷意,唤醒初醒的梦;夜晚的月亮明亮如圆盘,显得更加清冷宜人。
译文:还未等到露水浓重时,就已垂下离别的泪水;先看到水面滑润,洗净了凝结的脂粉。
译文:陶渊明的诗风让近现代的儿女们惊叹不已;大师(可能指某位远在庐山的法师)不禁为之大笑。
赏析
此诗《觉和尚庵赏白莲》由元代诗人蒲道源所作,描绘了在和尚庵中赏白莲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白莲的高洁与美丽。首句“冰雪肌肤出淤泥”,以“冰雪肌肤”比喻白莲的纯洁无瑕,即使生长于污浊的环境中,也依然保持其高雅的姿态,展现出白莲不染尘埃的品质。次句“伶俜寒影照涟漪”,通过“伶俜”一词描绘了白莲在水中摇曳生姿的景象,其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仿佛在寒风中轻轻摇动,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美感。接着,“晓风浮冷梦初醒,夜月婵娟清更宜”两句,分别从晨曦与月夜两个时间点描绘白莲的美态,晨风中的白莲如同初醒的梦境,而月光下的白莲则显得更加清雅宜人,进一步突出了白莲的高洁与宁静之美。“未要露浓垂别泪,先看水滑洗凝脂”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白莲比作一位美丽的女子,她不因露水的湿润而垂泪,反而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娇嫩动人。最后,“陶诗近体惊儿女,大笑庐山远法师”两句,以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来赞美白莲,不仅表达了对白莲美的赞叹,也暗含了对白莲品格的崇敬之情,同时借以表达对高僧的尊敬与欣赏。整首诗通过对白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白莲的外在美,更深层次地传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猜您喜欢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郎神
宋·柳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
杂曲歌辞(其一)清平调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钓滩
唐·李白
磨尽石岭墨,浔阳钓赤鱼。霭峰尖似笔,堪画不堪书。
上清宝鼎诗二首(其一)
唐·李白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来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凉。龙.....
江神子/江城子(其二)和人韵
宋·辛弃疾
梨花著雨晚来晴。月胧明。泪纵横。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酒兵昨夜压愁城。太狂生。转关情。写尽胸中,磈磊未全平。却与平章珠玉价,看醉里,锦囊倾.....
西江月·题谈月色画梅
清·杨玉衔
根自罗浮移植,居然绿萼仙踪。纤纤十指透香风。颠倒师雄一梦。画石未须十日,消寒恰值初冬。三分春色满琼钟。亏得月明自种。
送欧阳会稽之任
唐·王昌龄
怀禄贵心赏,东流山水长。官移会稽郡,地迩上虞乡。缓带屏纷杂,渔舟临讼堂。逶迤回溪趣,猿啸飞鸟行。万室霁朝雨,千峰迎夕阳。辉辉远洲映,暧暧澄湖光。白发有高士,青春期上皇。应.....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