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
桑
子
·
云
塞
秋
夜
隔
墙
弦
索
无
心
听
,
挑
灭
银
灯
。
暗
忆
平
生
。
白
发
萧
萧
酒
易
醒
。
月
华
风
定
芭
蕉
冷
,
楼
上
三
更
。
不
住
鸡
声
。
一
枕
江
南
梦
未
成
。
写景抒情
秋夜写景
思乡情感
怀旧
记梦
译文
译文:隔着墙传来弦索的声音,但我却无心去听,于是我挑灭了银色的灯火。在黑暗中默默地回忆着过去的一生。
译文:年老的我,头发已变得萧萧苍白,容易从酒意中醒来。此时月光明亮,风势平静,楼上的我感受到外面芭蕉树的寒冷。此刻已是三更天。
译文:耳边不时传来鸡鸣声,我在江南的梦中仍未能安稳入睡。
赏析
这首《采桑子·云塞秋夜》由明末清初诗人曹溶所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哀愁的秋夜景象。词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深夜中的思绪与情感。“隔墙弦索无心听”,开篇即营造出一种疏离感,弦索之声虽在耳边,却无意倾听,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淡漠。“挑灭银灯”一句,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熄灭灯火的动作,同时也象征着内心世界的隐匿与封闭。“暗忆平生”,则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在夜晚回忆往昔的情景,流露出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与感慨。“白发萧萧酒易醒”,随着年岁的增长,主人公的头发已变得稀疏而苍白,饮酒也难以沉醉,这不仅是生理上的变化,更是心灵深处对岁月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与感伤。“月华风定芭蕉冷”,月光如水,微风停歇,芭蕉叶上凝结的露珠似乎也感受到了夜的寒意,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与主人公心境的凉薄。“楼上三更”,时间的推移,将故事推向更深的夜晚,三更时分,夜深人静,更显孤独。“不住鸡声”,远处传来不绝于耳的鸡鸣声,打破了夜的宁静,也提醒着主人公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有限性。“一枕江南梦未成”,最后,主人公试图在梦中寻找江南的温暖与美好,但最终未能成眠,表达了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整首词通过对环境、人物心理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在秋夜中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渴望与期待。
猜您喜欢
待旦
宋·陆游
晨光残淡月,急点杀寒更。历历记孤梦,悠悠带宿酲。揽衣推枕起,乱发绕床行。叹息人间事,还随初日生。
晚行舍后
宋·陆游
略彴东边一径深,杖藜行饭当登临。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残岁自兴游子感,少年谁解老人心。归来灯火参差夜,倦倚胡床续短吟。
初秋
宋·陆游
湿萤相逐照高栋,又见一年风露秋。流落江湖常踽踽,扫平河洛转悠悠。簿书终日了官事,尊酒何时宽客愁。拟倩天风吹梦去,浩歌起舞散花楼。
醉中作
宋·陆游
名酝羔儿拆密封,香粳玉粒出新舂。披绵珍䱹经旬熟,斫雪双螯洗手供。吟罢欲沉江渚月,梦回初动寺楼钟。炉烟袅袅衣篝暖,未觉家风是老农。
秋思二首(其二)
宋·陆游
日落江城闻捣衣,长空杳杳雁南飞。桑枝空后醅初熟,豆荚成时兔正肥。徂岁背人常冉冉,老怀感物倍依依。平生许国今何有,且拟梁鸿赋五噫。
酒泉子(其一)
唐末宋初·张泌
春雨打窗,惊梦觉来天气晓。画堂深,红燄小,背兰缸。酒香喷鼻懒开缸,惆怅更无人共醉。旧巢中,新燕子,语双双。
广陵杂咏(其二)
清·吴山
一榻残书兼旅思,半窗镫火与疏钟。静看六代江南志,坐尽维扬夜雨浓。
郭圣与黄希声问候
宋·陈起
山有灵芽可点金,名医未遇若为寻。药房掩昼情多感,竹榻逢秋老不禁。座上遍将唐帖揭,架中闲取晋诗吟。病怀得此相料理,更接兰交问讯音。
纠错
如果您发现诗词的标题、内容、注释、译文或赏析存在任何错误,欢迎随时向我们反馈,帮助我们不断完善内容。我们衷心感谢您的宝贵支持!
去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