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战争
地点
池河
情感
忧民

译文

那风魔之景啊,遥援池河。这景象里只有窝蜂和靥螺。看那些人都在笑,他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伴随着三棒鼓的声音和一声锣响。你看那,盗贼和官人的争夺到底有多少?那遥远的池河如今还在吗?

赏析

这首明代诗人俞彦的《长相思·其四》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战乱时期的历史场景。"那风魔。援池河。" 开篇以"风魔"形容战争的残酷和混乱,"援池河"则点出军队前来救援的情境。接下来的"只是窝蜂与靥螺",通过比喻,形象地写出贼寇如同蜂群和贝壳般密集,难以抵挡。"笑伊知甚么。" 诗人讽刺敌人的无知,暗示他们并不理解真正的战斗和人民的苦难。"三棒鼓。一声锣。贼比官人争几多。" 这几句运用民间俚语,描述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和双方力量的对比,暗示贼寇虽多,但官军并未因此而退缩。最后以问句"池河还在么"收尾,既是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也是对战争摧残的质问,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以及对过去的沉思。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明朝末年战乱的残酷现实,以及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盼。

俞彦

198首
[明](约公元一六一五年前后在世)字仲茅。生卒年均,约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前后在世。历官光禄寺少卿。彦长于词,尤工小令,以淡雅见称。词集今失传,仅见于各种选本中

猜您喜欢

夜赋
宋·陆游
八十衰翁久挂冠,今年无酒敌春寒。乱云入户雨方急,断雁叫群灯未残。蠹简幸存随意读,蜗庐虽小著身宽。支离自笑心犹壮,忧国忧家虑万端。
登报国寺阁(其一)
明·严嵩
毗庐阁望尽京华,楼阁参差云雾遮。雨雪高城催岁暮,音书故国渺天涯。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唐·杜甫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使东川·梁州梦
唐·元稹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赠相士蜀张二诗(其一)
宋·陈造
博古亦多艺,相形仍论心。司南辅名教,左契指升沈。好语空千纸,行囊未一簪。乡关剑阁外,雁足谩归音。
钓台
宋·李清照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