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

西

写景
抒情
秋节
季节
秋天
夜晚
人物
情感
思乡
赞颂

译文

我闲适的身体随处可以休息,像随风飘动的蓬草一样,静静地掩上禅房的门扉,话题似乎永远说不尽。
在有着百结水田的孤烛下,我身处万山之中的一片金地。
潭水映照出初月的影子,就像洞穴的门户一样呈现出来;竹子的韵律回荡在屋檐下,回应着风的吹拂声。
我几次想要到深谷中砍些茅草,去一个地方隐居,但即使穿破草鞋的辛苦,也不及你所给我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夜宿西竺禅院,与僧人深夜长谈的情景。首句“闲身随处息征蓬”展现出了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仿佛他如同飘荡的蓬草一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接着,“静掩禅扉话不穷”则描绘了诗人进入禅院后,与僧人交谈的场景,对话深入而无尽,充满了哲理和智慧。“百结水田孤烛底,一区金地万山中”两句,通过对比和空间的转换,展现了禅院内外的环境特点。水田与孤烛,金地与万山,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表现了禅院内宁静祥和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同时,这两句也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夜晚禅院的静谧与庄严。“潭光洞牖呈初月,竹韵垂檐答响风”则是对禅院内景的细腻描绘。潭水在月光下泛起波光粼粼,窗户洞开,让月光洒入室内,竹林中的风吹过屋檐,竹叶发出清脆的声音,回应着风的节奏。这一画面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最后,“几欲诛茅深谷去,芒鞋踏破不如公”表达了诗人想要隐居山林的愿望,但又感叹于自己无法像眼前这位僧人一样,真正地融入自然,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这句诗流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对僧人生活状态的羡慕与敬佩。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夜宿禅院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僧人之间的深刻交流,以及对自然、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充满了禅意和哲思。

猜您喜欢

次韵酬裕斋
明·黄衷
数椽虚拟少城堂,半落寰中半落乡。桑树鸡声邻北垞,苇林渔唱过西场。乾坤漠漠冥心早,今古滔滔寄恨长。采菊东篱堪小约,总随蜂蝶一时忙。
卜算子·自京口还钱塘道中寄述古太守
宋·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中秋
清·吴山
最爱寒光好处圆,今宵何事转凄然。两宫昔日繁华地,百代清秋水月天。凫雁不关离黍恨,湖山宁受后人怜。聊乘一叶中流放,风露依稀咽管弦。
东寺寒泉
明·王越
一曲清泉绕寺流,老怀应共此泉幽。吟乘雨气清诗骨,醉吸冰花涤酒愁。天巧凿开云窟冷,地灵分出海门秋。饮牛洗耳浑閒事,留与征人照白头。
虎丘临眺和朱侍御(其二)
明·严嵩
翠岭晴烟锁鹫峰,玉泉阴洞隐龙宫。高攀双树青冥上,俯瞰三吴宿雾中。沙浦断云低度鸟,石林修竹静吟风。禅房水石佳游在,尘世沧桑浩劫空。
江汉
明·蒋主孝
江汉同流接混茫,萧萧芦荻雁南翔。姓名不到公卿府,泉石喜游君子乡。青眼昔年羞阮籍,白头今日老冯唐。思乡怀古浑閒事,酾酒椎牛兴自长。
德州舟中遇李户部两山北上别后却寄二首(其二)
明·于慎行
君登兰省去,予汎镜湖归。两桨还相背,双星竟不违。心期鸥作侣,生事薜为衣。只有空山梦,愁时少雁飞。
姑苏怀古
宋·释义传
西南山水佳,清游何款款。白云无定踪,飞入长洲苑。空台谁与登,麋鹿去人远。啼月城头乌,风悲易凄断。烂开木芙蓉,寒塘弄清浅。凭虚一徘徊,西飞日何短。